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肺癌晚期打白蛋白,以及癌症晚期白蛋白幾天輸壹次最佳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肺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經常需要考慮到骨髓抑制的問題,其中最多接觸到的就是白細胞/中性粒細胞下降,這時候可能就會需要打升白針(集落細胞刺激因子,G-CSF)或者口服升白藥,還需要考慮食療。關於骨髓抑制的問題,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血紅蛋白、血小闆降低的處理,之前總體上講過了,還沒看到的朋友可以直接鏈接過去。
戳→
裏面講到了升白針的壹些使用原則,今天我們再詳細講壹下升白針在什麽情況下用,用多少量,用到什麽時候為止。
說到這里還是要講壹點基礎的內容,化療期間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下降主要原因是什麽呢?這里應該分別說壹下:
1.藥物直接殺傷了部分造血幹細胞
化療藥並不是隻對腫瘤細胞有殺傷,也不是對人體所有細胞都有殺傷,而是對進入細胞繁殖周期、DNA復制的細胞都有影響,包括活躍的腫瘤細胞、骨髓造血幹細胞、毛囊細胞(知道為什麽脫發了嗎)等。
2.胃腸反應造成進食減少,營養不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骨髓幹細胞望穿秋水)
3.肝腎副作用造成的營養吸收、代謝異常
4.骨髓轉移
這裏面,升白針隻是解決第壹種,刺激幹細胞分化成熟,並讓“預備役”迅速填補到“正規軍”,從“新兵訓練營”(骨髓)進入到對抗細菌感染的“前線”(血液)。
後麵兩種情況下就需要註意針對胃腸副作用、肝腎功能損傷做出適當應對了。
相關文章:
如果出現骨髓轉移或者懷疑骨髓轉移,那麽我也沒有太好的辦法,需要直接去血液科。
接下來我們具體來說升白針在什麽情況下用,用多少量,用到什麽時候為止。
1.怎麽查血常規
在化療之後,白細胞的常見的變化趨勢是第壹周下降,第二周最低,第三周反彈,但是這個壹般規律並不適用於所有人,而且也不應當輕易冒險,所以首次化療之後最好每周兩次血常規檢查,當出現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比上壹次的低,並且接近下限臨界值(4x109/L)或者中性粒細胞接近臨界值(2x109/L)的時候,那麽就預示著下壹次的血常規里妳可能看見這壹項有個“↓”或者“L”的標誌,這時候還沒低於正常範圍是不推薦打升白針的,可以先吃上口服的升白藥,也可以通過食療,但是最重要的是下壹次的血常規壹定不要推遲,並且出現發熱或疲勞感加重的時候提前做下壹次血常規。
當規律已經掌握,後續的化療後的休息中,或許可以將非下降期調整為每周壹次血常規,具體根據首次下降的規律再做調整,每個人的規律可能不壹樣,不要“抄別人的作業”。
2.什麽情況下用升白針
升白針應當與化療藥有24小時以上的間隔,也就是化療結束之後預防性或者治療性使用升白針,需要等壹天;即將化療的時候發現白細胞/中性粒細胞不合格,打了升白針也需要等壹天,並且復查了血常規再決定能不能用。
當兩次化療的休息間期,發現中性粒細胞低於正常範圍,理論上就可以使用,這方麵不要遵循歐美的原則,我們還是小心謹慎為上策,最多可以接受中性粒細胞1.0~1.5X109/L(II度骨髓抑制)再打針。
3.用長效還是短效
兩次化療的休息間期,發現中性粒細胞明顯低於正常範圍,這時選用普通的短效升白針,長效升白針比較適用於以下三種情況預防性使用:
(1)之前的化療中或化療後出現III-IV度中性粒細胞下降;
(2)之前的化療後出現反復的中性粒細胞下降並且多次打短效升白針,尤其是下次化療的時間又降低了,耽誤了化療的正常周期安排;
(3)醫生評估骨髓造血功能不好、年齡較大、體質較弱或原本就有相關的疾病。
除此之外,當休息期間,距離下次化療還有比較長的時間(兩周以上),如果出現了中性粒細胞稍低於正常範圍(I度骨髓抑制),如果考慮頻繁查血常規很不便利,也可以考慮選擇長效,合理,但是不作為優先推薦。
4.用多少量,什麽情況下停
這個我要講的是壹般規律和經驗,如果與腫瘤科、血液科或急診醫生意見不壹致,還是要聽醫生的。
這里要註意,列此表格就是要告訴大傢,不是白細胞低了之後打升白針就非得連續3天,升白和抗腫瘤治療壹樣,需要盡可能符合個體化,不要圖省事,連打三天,如果早已超正常上限,那麽多打了可能浪費(浪費錢和白細胞),如果打了之後沒能止住下降趨勢,說明原劑量不足,不應再繼續原有的使用劑量,這種連打就承擔了額外的風險,自以為在升白避免感染,可還是受到感染的威脅。
本期肺騰講堂就聊這麽多,想聽什麽話題的科普知識,可以在文末留言或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肺騰病友群,群里找我,下期再見。
深知抗癌不易,如果您是肺癌患者或者患者傢屬,歡迎加入肺騰病友群,與有相同經驗的患者交流抗癌經驗,互相鼓勵!私信“入群”,申請加入肺騰病友群,或咨詢臨床入組相關信息。
癌症是壹種嚴重的疾病,牠可以影響人體的正常功能,並導致多種健康問題。其中,低蛋白血癥是癌症患者中常見的壹種並發癥。低蛋白血癥是指血液中白蛋白水平下降,從而導致身體各部位水腫,以及壹係列其他症狀。在癌症患者中,低蛋白血癥的主要原因是癌症本身以及治療癌症的方法,如手術、放療和化療等。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低蛋白血癥不僅會導致身體上的不適和疼痛,還可能影響治療的效果。因此,及時診斷和治療低蛋白血癥對於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質量和預後非常重要。
低蛋白血癥
壹、診斷低蛋白血癥診斷低蛋白血癥需要進行血液檢查,通常是通過抽取靜脈血液來測量白蛋白水平。白蛋白是血液中的壹種重要蛋白質,牠可以幫助維持血液中的水分和營養物質。如果白蛋白水平過低,會導致血液中的水分和營養物質外滲,從而引起水腫和其他症狀。
除了血液檢查,醫生還可以通過其他檢查來判斷癌症患者是否存在低蛋白血癥的風險,如肝功能檢查、腎功能檢查、電解質檢查等。這些檢查可以幫助醫生了解患者的營養狀況、肝臟和腎臟功能,以及電解質平衡情況。如果發現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癥的風險,醫生可以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幹預。
二、治療低蛋白血癥治療低蛋白血癥的方法因個人情況而異,但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人體血清蛋白分子
補充白蛋白:如果患者的白蛋白水平過低,醫生可以通過靜脈註射白蛋白來補充血液中的白蛋白水平。這種方法可以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狀,但需要持續使用才能維持白蛋白水平的穩定。
調整飲食:癌症患者可以通過調整飲食來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飲食中應包含足夠的蛋白質來源,如肉類、魚類、豆類等。同時,患者還需要保證足夠的水分攝入,以幫助維持血液中的水分平衡。
減少體內水分:如果患者的低蛋白血癥是由於體內水分過多引起的,醫生可以通過限制飲食中的水分攝入、使用利尿劑等方法來減少體內的水分。但是,這種方法需要謹慎使用,因為過度限制水分攝入可能會導致脫水。
針對癌症治療:對於由癌症本身引起的低蛋白血癥,醫生可以針對癌症進行治療。例如,手術、放療和化療等方法可以減少腫瘤的負荷,從而降低體內蛋白質的消耗量。此外,壹些新型的癌症治療方法,如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等,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預後。
三、預防低蛋白血癥預防低蛋白血癥對於癌症患者非常重要。以下是壹些預防低蛋白血癥的方法:
均衡飲食:癌症患者應該保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飲食中應該包括多種食物,以保證營養的全麵性和均衡性。
增加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患者保持肌肉力量和身體功能。癌症患者可以選擇散步、瑜伽、遊泳等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避免過度治療:過度治療可能會加重患者的身體負擔,導致營養不良和低蛋白血癥等並發癥的發生。在制定治療方案時,患者應該與醫生充分溝通,了解各種治療方法的利弊,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及時補充營養:如果患者的營養攝入不足或者吸收障礙,應該及時進行補充。例如,通過口服或靜脈註射營養液等方式來滿足身體對營養的需求。
總之,低蛋白血癥是癌症患者中常見的壹種並發癥,及時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通過合理的飲食和運動習慣、適當的治療和補充等方法,患者可以降低發生低蛋白血癥的風險,並改善生存質量和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