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癌症患者心理疏導方法,以及癌症心理咨詢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癌症是壹項身心障礙性疾病,不僅和生理有關,還有心理有關係。大部分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癌後,會出現應激反應,直到後來會經歷恐懼期、焦慮期、抑鬱期、認同期。不論患者正在經歷哪個階段,如果能夠自我悅納,更能提高生存率!
什麽是自我悅納?
悅納是花,成熟為果。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個體,我們要學會“自我悅納”。
1.接受自己:無論是優點、缺點,這都是我的全部。
2.不完美的我,依舊還是我:即使我的經歷讓我難過,我還是我自己。
3.肯定自我的價值:我對自己人生、對社會的價值,是無法替代的。
自我悅納提昇治療效果
悅納是壹個自我接受的過程,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不能做出改變,或許可以試著接受。自我悅納,更是壹個提昇自己的過程,調節自己的身心和諧,對於後續的治療效果也有促進作用。
如何自我悅納?
1、正視疾病
癌症,牠是壹種慢性病,是可防可控的。我們要走入自己的內心,感受生命的意義。感知生命中的美好,以及我們的不完美。牠們都是生命中的壹部分,已經是既成事實,我們要放下心靈的包袱,勇敢接納自己。
2、自我認知
沒有人是完美無缺,我們都要去完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從廣義的角度來說,人是壹個多維整體。而如果我們因為自身是個癌症患者,就無限放大這壹負麵,不斷否定自己,就會對自己產生認知偏差。正確的認知,應該正視自己生命的美好與不完美,不偏不倚,都接納於心。
3、情境認知
坦言告訴自己:“這不是妳的錯,妳可以勇敢地麵對牠”。妳不是壹個人在戰鬥,世界上有很多人像妳壹樣也是患了癌症。而很多患者選擇積極麵對,配合康復治療,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天科學飲食,適量運動,獲得了很好的生存質量。壹個能夠做到自我悅納的人,是可以從容麵對自身,做出正確的認知,讓身心達到和諧統壹的狀態。
4、社會支持
坦然告訴別人:“我雖然可能有些不幸運,但我依然可以笑對人生”。妳成功的喜悅可以和他人分享,妳生活當中的不如意也可以和他人分享。在傾訴的過程中,妳能更客觀地去看待這件事情,可能在傾訴完後妳對整件事情有了新的判斷,復盤妳的不完美經歷的過程本身就是壹個自我悅納的表現。另外,目前癌症人群也有很多民間團體,他們壹起分享康復經驗,積極參與活動,勇敢笑對人生,妳或許可以得到他們的支持,去重新看待這件事情。
癌症康復,除了要得到必要的心理支持,也需要從營養、運動、微生態菌群上進行幹預,復原細胞微環境。心理是妳麵對癌症考驗的第壹大關,而後其牠方麵的正確幹預,會緩解妳的疾病痛苦,並幫助妳獲得較高的生存質量。如想了解微生態治療腫瘤方案,可以私信我了解。
剛睡了兩個小時起來。這是在我做了壹個療愈以後,陷入了深層的困倦之中。
我預感到,這是終於在處理非常早期的創傷了。這種明明存在卻又看不到摸不著的傷痛。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似得。這壹次看來是真的很大的效果,徹底的逆轉了?
多年來沒有解決的“心理殘疾”似得經濟不能自理可以解決了?
這個療愈,是昨天在書店看到的。深深認同裏面的理論,因為講到的理論集合了我之前看了其十來年的書里的理論。
1疾病來自於壓力。生理性疾病大多是是因為心理問題。
2解決掉核心的深層的心理沖突,其實不需要數十年的心理咨詢而是需要使用自身的能量,來應對自身的生理問題。
作者說20來分鐘就可以扭轉局麵,而且不復發。
理論上是可以。
因為就算是心理咨詢,也是得自身改變。而且都是自身的資源,而工作關係建立的好。才能讓來訪者丟下防禦,通過防禦而讓來訪者去在關係里療愈。
起到效果的是咨詢師的功底。也就是人格力量。
所以作者本身是得了絕癥而自愈的,而作者老婆看了50來年的心理學書籍。並非沒用,就像壹點點攢起來的磚頭。大廈已經成型。隻是最後拚插在壹起。
3每個人都有資源的。
我們隻是忘記了。所以就是需要很快的找到並且拚插起來。
我自己摸索了20年,如果能帶領其他人,建立和這個療法的信任。那麽能幫助很多人減輕壓力。
4說是生理疾病,其實都是壹種壓力。就像癌症,壹個女人,傢里很有錢,可是任何事都做不了主,可是她就讓自己得了癌症,這是自己唯壹可以決定的。決定自己的生死。
也就是能夠解決壓力。就能釋放掉疾病。
說起來在我的問題中,大概我也是替父母頂住了經濟壓力。導致我。無法解脫。
我自身存在很大的經濟壓力。我頂不住經濟問題。覺得內在資源太少。
我靠我對象解決經濟問題。我做不了錢的主。或許當我壹歲,因為經濟原因而被送走,那麽我麵對了無法承受的壓力。
但其實當時,我的姥姥姥爺救了我。幫助了我。可是即使如此,這種幫助給我內心帶來的反而是更大的傷害,因為意味著我不僅僅被父母拋棄,又被接回去,我又背叛我姥姥姥爺,也就是我父母已經拋棄我了,讓我去享福,因為經濟原因,又不讓我享福。又把我接回來。我又會拒絕這個幫助。我忘恩負義了。背負巨大的精神壓力。
4如果我自己在身上實驗成功,其實真的可以去醫院等地方進行實驗和推廣。
或者現在我就是在履行這個使命。
基於以上。
因為我今天也試了兩次,感覺效果不錯介紹給大傢。
具體的話,在用療愈姿勢之前,還要講壹個。
1我們的創傷,是由畫麵記憶構成的。比如被強奸受傷,那就是記住被強奸時候的感覺。如果處理記憶,記憶里被強奸了,但是那個感覺變化了。
變得對強奸犯可以寬容理解了。那麽強奸帶來的心理創傷就治愈了。
跟心理咨詢中療愈也是壹樣的。回到最初的受傷的感覺里,然後去麵對這個感覺,不再害怕這個感覺。其實記憶就改變了。
療愈家庭創傷也是壹樣的。和父母之間的關係,發生了變化,通過重新理解童年。看到真象,而改變過去的感覺。從而當下發生變化。
2改變記憶就是改變應對壓力的方式當時看起來應對方式無效。給細胞留下了壓力。而這壹次改變應對壓力。就是改變記憶。這壹次重塑了。可以應對壓力,可以不給細胞壓力的記憶。主動輸入能量就可以改變壓力。
3每個人自身,比起最初記憶時刻。能量都已經提昇了,都可以解決那個壓力了。但是還是卡在那個時候,就類似於壹角皺了壹下,拉壹拉就平了。
最初的時候,沒有那個能量應對,所以就是心有壓力了,而現在有能量了,不去拉壹下,還是皺的。但是還是需要拉壹下。所以就是用現在的能量,去註入當初沒有能量的時候。
3或許是需要把斷裂的能量壹直合起來。之前是記憶里斷開的,需要重新連上而已。
接下來具體是如何做呢。
需要進行評估。我們的痛苦的症狀,打分。比如我給自己做的是處理和金錢有關的。
那我的畫麵里是我拿了錢,我爸暴打我,讓我覺得,我沒資格。以及我不可以花傢里錢的場景。那麽給我帶來的痛苦在10分。
然後我就祈禱。讓我帶能量在那裏。其實現在當我評估了。其實我覺察到,我花了傢里很多錢,但是我作主壹次就那點錢卻要打我。
也並不是不給我花錢,卻不能偷。我用自己傢的錢,能是偷嗎?這是父母責任,本來也要給零花錢的。
所以可能被打,讓我覺得我沒傢。花自己傢的錢自己不做主,還是傢人,花自己掙得錢,就是違法似得。
回到接下來的步驟就進入了療愈階段。那四個療愈中心。去做。
宋琳,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放射治療科
醫學科普中心 劉燕/崔彥 編輯
癌症患者及其傢屬作為壹個特殊群體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身心困擾。有近50%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症狀,而幾乎所有患者傢屬都會出現焦慮症狀。臨床上,我們往往重視對患者的護理而忽視與傢屬的交流,傢屬是患者最重要的看護者和心理支持者,其過度焦慮不僅影響自身健康,同時也會影響患者情緒、身心健康和治療效果。同步做好患者傢屬的心理疏導,這在抗癌路上是極其重要的。
1. 患者傢屬常見的消極情緒表現
(1)焦慮
焦慮是指對外界威脅性事件的反應,主要包括生理性焦慮(普通焦慮)和病理性焦慮(焦慮癥)。需要註意的是焦慮癥並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並且痛苦的程度與外界環境不協調。
焦慮的常見心理與生理表現包括:①心理表現:緊張、害怕、不安、煩躁;註意力集中困難;警覺反應增強;感覺的敏感性增高;失眠(入睡困難)。②生理表現:肌肉緊張,導致局部肌肉疼痛;震顫和抖動;出汗、口幹;心慌、胸悶不適;呼吸急促、手足無措;吞嚥困難、腹瀉;性欲減退;頭暈、疲乏。
(2)抑鬱
抑鬱癥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其核心症狀有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疲乏無力。
常見表現:①情緒症狀:抑鬱心境、興趣缺失、無望、自我評價低、記憶受損、註意力集中困難、焦慮;②憤怒/情緒不穩;③軀體症狀:頭痛、疲勞、睡眠障礙、頭暈、疼痛、消化係統不適、性功能障礙、月經紊亂。
2. 麵對消極情緒,自我調整尤為必要
(1)學會自我放鬆:呼吸訓練:舒適安靜的地方坐下或躺下,把註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每次吸氣時,心里慢慢數“壹”,每到呼氣時,心里慢慢數“二”。如此“壹”、“二”地緩慢而有節奏地呼吸著,身體緊張的肌肉也會漸漸鬆弛下來。
(2)正確認識疾病:癌症不等於死亡!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防治指南中指出:1/3癌症可以預防,1/3癌症可以治愈,1/3癌症可以運用醫療延長生命。
(3)保持規律生活:不宜食用生冷食品,飲食宜清淡、富含營養;每天適度運動,可對臥床患者按摩四肢;先洗手再接觸,生病時勿探視,註意保暖,保持空氣流通。
(4)發泄消極情緒:接受自我消極情緒,容許自己悲傷:哭泣、大喊大叫;摔東西、撕報紙、唱歌;向信任的人傾訴等。
(5)交談獲得支持:與傢人訴說彼此感受,坦誠溝通,互相包容;表達自己希望與他們保持聯係;講講自己希望與他們壹起做些什麽;不想社交時如實告訴親朋好友,給自己休息的空間與時間。
(6)多接觸大自然: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去大自然中活動,如公園、海邊等,同時要盡可能回歸社會,而不是整天將自己關在傢里。
(7)瀟灑活在當下:用過好每壹天的心態來應對疾病,這樣做可以避免產生過多不必要的焦慮,更好地專註於眼前,更好地利用每壹天。
(8)調整自我認知:當被診斷患上癌症時,許多人都會有無助感,認為隻能把壹切交託給醫院。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段時間,您和您傢人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為自己設計壹套健康均衡的飲食、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制定實際可行的運動目標、做壹些自己喜歡的事、參與壹些能令自己放鬆的活動,如聽音樂、喝茶、烹飪、散步、打太極等。
越是願意參與自己疾病過程的人,越能得到較佳的治療效果。確定患有癌症後,可多做壹些功課,獲取正確科學的信息,但不要過度害怕,要選擇信任醫師,對您最有幫肋的醫師其實是對您本身的疾病病程最了解的醫師,千萬不要誤信所謂的“神醫”“神術”“神藥”。
(9)強化信心目標:患者的目標,對旁人來說可能微不足道,但對增強患者的生存意誌力卻是非常有意義。給自己壹個奮鬥方向,壹個活下去的理由,堅定的信心往往會釋放出無比的力量。健康的壹半是心靈健康,心理狀態會影響治療效果,治療效果較好的人,基本上都有著較為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樂觀的心態;治療效果不佳的人,其生活態度通常更偏向消極、絕望,治療態度也較為被動。
腫瘤患者及傢屬因各自的文化背景、心理特徵以及對自身病情認識程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大多數癌症患者情緒不佳,易怒、易沖動,往往容易對疾病治療及恢復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反應,給予不同的心理疏導與治療,是癌症治療的關鍵壹環。
(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