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癌症轉移到淋巴,以及淋巴瘤是癌症嗎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最讓癌症患者害怕的莫過於癌細胞擴散和轉移,不僅讓身體承受著痛苦,而且花費大把金錢,以至於造成人財兩空。癌細胞擴散和轉移後治療起來較困難,5年生存率有所降低,生活質量急劇下降,甚至短短幾個月就會丟失寶貴生命。
不少人把癌細胞擴散和轉移混為壹談,其實兩者完全不同。
癌的擴散和轉移是壹個意思嗎?1、癌細胞擴散
癌細胞跟隨著組織間隙伸展到周圍組織或器官,則被稱為癌細胞擴散。
2、癌細胞轉移
癌細胞跟隨著血液或淋巴轉移,轉移到另外壹個組織器官,則被判斷為癌細胞轉移,不過這是癌擴散的壹種方式。
癌細胞轉移的方式有哪些?1、血液轉移
癌細胞通過原發部位或血液轉移到其他器官,就拿肺癌來說,易通過血液係統轉移到大腦、骨骼和肝臟以及腎上腺等。
2、淋巴係統轉移
通過淋巴道轉移,能轉移到局部淋巴結,也能轉移到遠處淋巴結。
3、種植性轉移
種植性轉移壹般跟胸腔或腹腔病變息息相關,可轉移到腹膜腔或是胸膜腔。
轉移到淋巴結意味著什麽?除了眼睛、牙齒、頭發以及指甲等外,淋巴結遍布於身體每壹個部位,這是身體上最為重要的免疫器官。轉移到淋巴結說明癌細胞經過臨近的淋巴管進入淋巴結,再經過血液擴散到遠處的淋巴結。如肺癌可轉移到肺臨近的縱隔淋巴結以及肺門淋巴結;甲狀腺癌易侵入頸部淋巴結;乳腺癌可轉移到腋窩下淋巴結或上鎖骨處淋巴結;大腸癌可轉移入腸係膜淋巴結。
癌細胞轉移到淋巴結,代表著癌細胞已擴散,也說明癌症生長速度較快,或已擴散到其他部位,此時已達到癌症中期或晚期。
淋巴結轉移,還有必要做手術嗎?淋巴結轉移並不等於癌症晚期,因為淋巴結轉移分為局部的和遠處轉移。局部淋巴結轉移也就是癌細胞轉移到病竈附近,這種情況下可通過手術方式切除原發病竈和周圍的淋巴結。舉例子來說,乳腺癌發生腋窩下淋巴結轉移,甲狀腺癌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此時除了切除癌病竈外,也要切除淋巴結。
若乳腺癌發生骨轉移、鎖骨上淋巴結轉移或腦轉移等,則判斷為遠處轉移,說明癌細胞已擴散到全身。此時已經沒有手術的必要性,盲目做手術會讓病情進壹步惡化,甚至降低5年生存率和生活質量。不妨嘗試放療、免疫治療、化療或是靶向治療等來改善生存期。
溫馨提示
癌症發生淋巴結轉移後仍然有救治的希望,壹般醫生會根據腫瘤生長的位置、腫瘤類型、淋巴結轉移、有沒有做過手術等來綜合評估。即使淋巴結轉移達到晚期也不能自暴自棄,可采取綜合治療手段,減輕患者所承受的痛苦,改善生活質量。不管是哪種癌症,患者都要定期復查,以便於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處理。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不同的腫瘤危險風險不同,
但衹要是腫瘤,
相信所有人都難以淡定。
“大傢都說甲狀腺癌是幸福癌,但如果有壹天,牠降臨到妳頭上,妳還會感到幸福嗎?“
這是31歲的葉夢
在自己Vlog視頻里說的第壹句話。
她在31歲這壹年,
被確診患上了甲狀腺癌。
於是勇敢的她決定用鏡頭,
記錄下這段特別的經歷。
31歲確診甲狀腺癌,
堅強的她做了這樣壹個決定
葉夢是重慶涪陵壹傢公司的員工,去年9月體檢時,她被查出甲狀腺結節,今年3月,確診患上甲狀腺癌,伴隨淋巴轉移。
她告訴記者,之所以決定拍攝這個短視頻,是為了讓大傢更重視健康。“通過我自己的觀察,發現很多人都有甲狀腺結節,但都沒引起重視,也沒有定期隨訪。”
十分鐘的視頻,記錄了葉夢從穿刺到確診、再到手術的全過程。她指著醫生在她脖子上的畫切口定位,“炫耀”自己沒有頸紋。
她把術後插在身上的引流管,稱為“行走的紅酒釀造器”,還調侃自己五天沒洗頭……
即使再“懶”,畢竟也是癌,
真的不害怕嗎?
“坦白說,得到結果的那壹瞬間對我打擊很大,因為之前壹直以為是良性的。”確診後,葉夢躲衛生間大哭了半個小時,這也是她確診後唯壹壹次哭泣。之後,葉夢迅速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已經遇到這個問題了,不可能去逃避。”
她甚至還反過來安慰丈夫和傢人:“我這是甲狀腺癌裏面最輕的乳頭狀癌,怎麽著也能活到六七十歲,看著孩子結婚生子。”
因為病竈轉移,今天葉夢會再次入院進行下壹步治療,她希望能在7月份重回工作崗位。
看哭網友:美女加油!
葉夢的樂觀,
感動了很多網友,
來源:第1眼-重慶廣電
很多癌症患者手術後都會聽到這樣壹段話,腫瘤切得很徹底、很幹凈,聽到醫生這麽說,大傢心里也會得到暫時的慰藉,以為“徹底”“幹凈”就不會復發,至少不會短時間內復發,然而壹些病人術後又復發、甚至遠處轉移,為什麽呢?
首先,我們先看看醫生是如何確保腫瘤切除幹凈的,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則:醫生需要完整的切除原發腫瘤,例如,乳腺癌的患者,需要將整個乳腺癌的結節完整的切除,不能將腫瘤分塊切除,不能壹點壹點的扣下來,這樣會造成腫瘤脫落,導致癌症播散。其他器官的腫瘤也是壹樣,都需要完整的將腫瘤切掉。
做手術的時候,切除原發癌症的時候,不能緊貼著癌結節切除,而是需要遠離腫瘤組織,需要切除壹部分正常組織。因為癌細胞是呈浸潤性生長的,就像螃蟹或者章魚的腳壹樣,像四周生長。腫瘤的周圍組織,看起來正常,但是可能已經有癌細胞了。為了保證切緣陰性,壹般需要距離5厘米左右切除整塊正常組織和癌症。有時候,乳腺癌患者為了保留乳房或者直腸癌患者為保留肛門,切緣的距離會短壹些,需要術中做冰凍病理檢查,明確切緣沒有癌症,才能這麽做。
那麽,手術可以把癌症病竈切除,為什麽還會復發?得了癌症,我們的第壹想法就是:趕緊切掉牠。衹有切掉牠才能像甩掉壹個包袱壹樣把牠甩得遠遠的。癌症患者有這種想法無可厚非,手術作為治療癌症的手段之壹,切掉是最直截了當的做法。手術時,除了切除肉眼看得見的腫塊,還會適當的切除壹些周圍看似“正常”,但有可能存在癌細胞浸潤的組織。
表面上來說,癌症隻是局部生長,而早期癌症腫塊不大,理論來說,衹要把腫塊切掉,癌症也就就解決了,更不會存在後續轉移復發的問題。但實際做手術時,醫生就算借助“腔鏡”看得更近更清楚,但也看不到黏膜或者皮膚之下的部位,看不到隱藏的這座冰山有多大。因此,再高超的手術也是相對的,即使是早期癌症,也有復發的風險。
拿乳腺癌來說,為什麽切除了乳房,乳腺癌還是會復發?癌症是復雜的,表面上妳看壹個癌症牠隻是在局部生長,比如,早期乳腺癌,腫塊並不大,隻生長在乳房部位,按理來說,妳衹要把這個乳房切掉,癌症當然也就清除掉了,怎麽可能再復發?可事實上,即便是再早的乳腺癌,也可能復發。這其中的原因之壹就是癌症的生物學特性,癌症天生具有侵襲性,擴散轉移的特性,並不因為是早期,癌細胞就沒有這個特性,所以,那些看起來是早期的癌症,可能已經存在潛伏的轉移,已經在血液或淋巴中有癌細胞,隻是無法檢測到罷了,這就像是妳砍掉了壹棵樹,牠可能已經有種子飄落到遠處,將來的某壹天,牠可能再次發芽,從而又長成壹棵樹。癌症也是如此,妳切掉了可見的癌症病竈,並不等於壹定徹底滅掉了所有的癌細胞,我們切掉的隻是可見的,肉眼可見,影像檢查可見(CT、磁共振檢查等),但還有肉眼和影像檢查不可見的癌細胞已經在某個地方潛伏,將來某壹天,有了機會,牠可能擡頭,當然,也隻是可能。所以,多數情況下,我們還要借助於其他治療手段,比如放療、化療、中醫藥治療等,采取綜合治療,也就是從各個方向,各個角度,盡可能全方位阻擊癌細胞,防止復發轉移。不隻是乳腺癌,其他癌症也是如此。
正因為癌症易復發轉移的特性,很多病人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會不會復發,轉移幾率有多大。大傢最想知道的是有沒有防患於未然的辦法,有沒有辦法證明術後體內已經沒有癌細胞存在。很遺憾地說,科學發展到今天,雖然技術不斷更新,但並沒有好的辦法來檢測體內到底有沒有癌細胞殘留,沒有任何壹種辦法能證明體內絕對沒有癌細胞存在。所以,沒有任何壹個醫生能夠擔保手術後癌症病人絕對不會復發或轉移。人體結構極其復雜,而癌細胞隻是變異的正常細胞,在體內非常善於偽裝。目前的檢查手段無法精確的判斷體內已經完全沒有癌瘤細胞。所以,按照癌症治療指南和規範,對於分期略晚的癌症病人,術後需要進行輔助的放化療或者中醫藥治療。
但是目前是有幾個辦法可以大致判斷體內癌細胞殘留情況。1.增強CT。CT可以發現體內直徑1-2cm以上的腫瘤,壹般作為術後復查評估的常規手段,如果經濟許可,也可以進行PET-CT檢查,敏感性更高壹些,但輻射大,費用高,同樣有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問題存在。2.腫瘤標誌物。術後抽血查腫瘤標誌物可以作為判斷術後腫瘤殘留的參考指標,比如術前腫瘤標誌物高,手術後急劇下降至正常範圍,說明手術做的比較徹底,殘留可能性小。
癌症想要長期生存,壹定要重視癌症術後治療手段的跟進。癌症術後的治療手段較多,包括放療、化療、中醫治療。手術對於癌症患者的身體是有很大傷害的,本身癌症患者身體就虛弱,不利於身體康復。而且很多患者術後不久又要進行放療化療,這時候配合中醫治療,可以盡快恢復元氣,使身體早點康復。中醫治療可以控制病情惡化,防止癌細胞轉移。中醫藥能夠改變身體的內在環境,改變腫瘤存在和發生的土壤,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達到防止轉移的目的。中醫藥治療除了扶助正氣,調補氣血外,還可以根據患者年齡、病情、臨床分期等進行辯證治療,以扶正培本、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軟堅散結、化痰除濕等方法,及時糾正人體陰陽的盛衰,全麵調節機體內環境,達到解毒清毒、控制癌症,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