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是癌症的早期(胃潰瘍活檢癌症概率)

2023-06-14 18:42:55
腫瘤網 > 腫瘤治療方法 > 胃息肉是癌症的早期(胃潰瘍活檢癌症概率)

“胃息肉”這壹名稱通常隻表示肉眼所觀察到的隆起物,是胃黏膜表面長出的乳頭狀突起,多是由胃黏膜異常增生而來。較小時常無明顯症狀,壹般都是在胃鏡檢查、胃腸鋇餐造影或其他原因手術時偶然發現。

本病早期或無並發癥時多無症狀。出現症狀時常表現為上腹隱痛、腹脹、不適,少數可出現惡心、嘔吐。合並糜爛或潰瘍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現為糞潛血試驗陽性或黑便,嘔血少見。位於幽門部的帶蒂息肉,可脫入幽門管或十二指腸,而出現幽門梗阻的表現。息肉生長於賁門附近時可有吞嚥困難。

除了遺傳因素外,其余的因素我們都可以預防,具體措施如下:

如何預防胃息肉?

胃鏡檢查是發現早期胃癌的唯壹金標準。胃鏡檢查可以較直觀的觀察是否存在胃部病變,同時可在胃鏡下行病理活檢,亦能對早期胃癌行內鏡下手術治療。因此,對於臨床上持續的、非特異性胃腸道不適的患者,應積極動員胃鏡檢查,尤其推薦電子染色、放大內鏡,甚至是超聲胃鏡。

如何能夠早期發現胃癌?

1. 胃底腺息肉。有些可能與長期口服質子泵抑制劑類藥物有關,其癌變率不到 1 %。

2. 增生性息肉。通常與幽門螺桿菌、萎縮性胃炎等長期慢性炎癥有關,有壹定的癌變風險,但癌變率也是比較低的,有研究報道其發展為上皮內瘤變的概率為 5% ~ 19%。40% 的增生性息肉在根除幽門螺桿菌後會消退,直徑≥ 1 cm者癌變風險有所增加,多數國傢的指南推薦直徑>0.5 cm 者要切除。

3. 腺瘤性息肉。此息肉為高危息肉,特別是直徑>2 cm、病理為絨毛狀腺瘤者,據文獻報道,癌變率可達 28% ~ 40%。

1. 戒煙戒酒,規律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多吃富含纖維的蔬菜等。

2. 治療膽汁反流、幽門螺桿菌感染等。

3. 使用胃藥應當遵從醫囑,避免不恰當地、長期使用抑制胃酸的藥物,如奧美拉唑等。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局限性上皮隆起性的病變,向胃腔內突出隆起。有學者將胃息肉主要分為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此外胃息肉還有炎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及錯構瘤性息肉等類型。胃息肉發生於胃竇、胃體胃底、賁門、胃角等部位,以胃竇部最多。

上腹部CT檢查可以顯示較大的病變,尤其是對胃有向外生長表現的腫塊;對於壹些早期非腫塊型胃部病變,則可能無法早期提示;對發現是否侵犯消化道管壁外周組織及淋巴結有無轉移、器官有無浸潤方麵有相對的優勢。

李老漢剛剛做的體檢,腫瘤標誌物和其牠各項檢查都正常,但恰恰有胃癌。

胃息肉確實有發展為胃癌的風險,但風險有大有小,不可壹概而論。具體要根據息肉的大小和病理類型進行判斷。

胃息肉有哪些臨床表現?

另外,有壹些胃病也要當心會惡變為胃癌,這些疾病都是胃癌癌前病變的特徵,是具有胃癌易變傾向的良性疾病,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許多人認為胃息肉就是胃癌,其實牠們這兩者是不同的疾病。胃息肉有惡變的可能,也是胃癌的前期狀態,因此患有胃息肉的患者需要引起重視,提高警惕,定期檢查身體,避免胃息肉癌變。

胃息肉的直徑多數為幾毫米,有時可見直徑大於 1 厘米的,直徑數厘米的息肉很少見。

惡性腫瘤,

胃息肉是壹種公認的胃癌癌前期病變。據統計,約有1-5%的胃鏡受檢者中可發現息肉,其中約80%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約20%為腺瘤性息肉。

胃息肉長得都很小,不到壹厘米,若大於壹厘米,就要特別警惕了。增生性息肉基本上屬於良性病變,僅少數人壹旦增生性息肉長大,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不適等,還會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引發癌變。而腺瘤性息肉患者如果不註意科學飲食,不斷加重胃腸負擔,使息肉 不停地生長,最容易癌變和出現消化道出血,使健康受到威脅。

大小:胃息肉直徑 ≥ 1 cm,癌變風險可能會增加,通常建議內鏡下切除。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凸出於胃腸而形成的局限性隆起性病變,說通俗了,就是胃黏膜表面長出的壹塊小肉疙瘩。

陰性,也不能排除腫瘤,因其存在假陽性或假陰性,至今也沒有100%敏感的標誌物;千萬不能被這個結果所蒙蔽;

直徑<1 cm的息肉在患者停用質子泵抑制劑壹段時間後可能會消失;直徑≥ 1 cm,通常建議內鏡下切除。

胃息肉的病理分型比較復雜,但其病理分型與癌變風險是密切相關的,所以通常情況下,發現息肉,應取活檢送病理檢查以明確病理類型。

超過70%的早期胃癌、腸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

1、胃癌具有地域性,沿海地區的人容易患上胃癌,主要是沿海地區的人經常進食腌制的魚類或者海產品。腌制食物過程中可能產生致癌物質亞硝酸鹽,長期進食腌制食物容易出現胃癌,因此生活中腌制的肉類食物需要少吃。

2、平時要註意飲食的規律,很多人飲食沒有節制,經常暴飲暴食或者三餐不定時,長期下去容易導致胃部功能紊亂,胃酸的分泌沒有規律,容易對胃粘膜造成影響。久而久之,出現了胃部疾病,治療不及時還有癌變的可能。因此,需要註意飲食的規律,三餐定時,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

3、日常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多吃含維生素A、B、E的食物,適當加強蛋白質攝入,以保護胃粘膜,防止胃癌。

1.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通常是由於胃內感染和損傷引起的適應性反應,如幽門螺桿菌(HP)感染,在中國感染率達57%~75%,HP陽性的增生性息肉患者在成功根除HP感染後,其中約40%的患者息肉完全消退;

2.而腺瘤性息肉和HP感染關係不明確,牠的發生多與基因突變有關,可能是由於外界或環境因素改變而導致多個基因改變造成的。

3.傢族性息肉有傢族史或遺傳可能。

4.藥物疾病原因:某些藥物長期刺激胃黏膜而發生息肉;

5.也有報道稱質子泵抑制劑長期服用也會刺激產生;

6.此外,胃食管返流癥等疾病也會引起息肉發生。

/

消化係統腫瘤占了3~4個

胃息肉會導致哪些症狀?

胃黏膜上皮異型增生(輕、中、重)、腸化生。

病理結果低級別內瘤變,局竈不除外高級別內瘤變,果然是壹例早期胃癌!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壹附屬醫院腫瘤科林麗珠教授在接受家庭醫生在線采訪時表示,早期胃癌70%以上沒有任何症狀,即便有症狀者也通常不典型,上腹部輕度不適是最常見的初發症狀,與消化不良或胃炎相似,非常容易忽視。

1、胃癌的症狀壹般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在症狀剛開始時疼痛規律與消化性潰瘍相同,但在老年人身上常表現為痛覺遲鈍,多表現為腹脹、上腹痛。若腹痛經常發作,或間隔時間愈來愈短,那麽就應引起高度的警惕。

2、上腹部飽脹感:這是老年人患胃癌的最常見症狀,出現這壹症狀時患者多伴有噯氣、泛酸、惡心、嘔吐等。若癌腫位於胃的入口處,可感到進食不通暢;若癌腫位於胃的出口處,出現梗阻時,病人可嘔吐出酸腐的隔夜食物。

3、食欲減退,消瘦乏力:在生活中大概有壹半的老年胃癌患者在患病期間都會有明顯食欲減退、日益消瘦、乏力,其中40%-60%的患者是因消瘦而就醫。若伴有上腹部疼痛,且能排除肝炎等,更應引起警惕。

4、消化道出血:常見的症狀表現是嘔血、黑便及大便潛血陽性。在胃癌早期即可存在少量消化道出血的徵象。

1、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最常見的壹種癌前病變,其發生胃癌的幾率可以高達10%。

2、胃息肉,壹般認為,直徑>2cm,多發且基底較寬的息肉癌變率高。

3、慢性胃潰瘍,癌變率壹般不足3%,若近期潰瘍症狀的規律性改變,程度加重,並出現食欲減退、嘔吐、進行性消瘦,應註意是否發生癌變。

4、胃部分切除術後者,大量資料表明,胃部分切除術後殘胃發生癌的危險性增加,可達0.3%~10%。

5、其他癌前病變,如巨大胃黏膜肥厚癥,疣狀胃炎等。

作者:admin | 分類:腫瘤治療方法 | 瀏覽:112 | 迴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