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肝癌晚期貼了芬太尼不痛了,以及癌症晚期用什麽止痛藥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肝癌是壹種常見的疾病,現已成為我國三大腫瘤之壹,其死亡率也很高,肝癌的發生給患者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痛苦,肝癌在手術治療後,有些患者會有便秘的情況發生。那麽,肝腫瘤術後便秘怎麽辦
術後便秘原因分析
手術患者心理因素考慮較多,容易緊張、憂慮、恐懼,導致神經反射障礙,盆底肌肉緊張,導致便秘。
生理因素在老年患者中,腹肌、膈肌和肛提肌的收縮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機體排便敏感性下降。
環境因素、陌生環境、術後臥床排便、排便習慣及體位變化。
藥物誘發因素術中麻醉刺激可改變交感神經,抑制排便反射;術後或晚期使用強痛定、芬太尼等癌症鎮痛藥,可抑制腸蠕動,吸收食物中大量水分,使糞便乾燥變硬;止吐抑酸劑,如歐貝、歐賽,可抑制胃腸蠕動;化療藥物如鉑,可引起神經毒性,作用於胃腸道胃腸平滑肌,減緩腸蠕動;長期使用抗生素,腸道菌群失調等因素可引起便秘。
疾病因素,如術後傷口疼痛、睡眠不足、癌症消耗、腫瘤腸外壓迫等,引起自主神經紊亂、排便反射功能障礙。
飲食因素術前禁食、補水,術後飲食過於精細,進食較少。
術後患者長期臥床休息,疲勞,下床活動少,腸蠕動減弱,引起便秘。
註意飲食,改善不良生活習慣,采取有效的康復護理措施,減少並發癥,提高生活質量是防治術後便秘的要點。
心理方麵要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消除緊張,解除顧慮。
飲食方麵,多吃清淡、易消化、維生素高、營養豐富的食物。避免吃得太細,增加纖維素食物和水分的攝入,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防止便秘。常見的高纖維素食品有蔬菜、水果(南瓜、番茄、胡蘿蔔、土豆等)、豆類(紅豆、綠豆等)、穀類(糙米、紅薯、玉米等)。鼓勵多喝水,保證每天2-3升的攝入量(腹水患者除外)。睡前喝壹杯蜂蜜水或早晨空腹喝壹杯淡鹽開水,有助於增加腹內壓,刺激腸壁,促進排便。另外,飯後可吃1個梨或1根香蕉,可軟化大便,改善習慣性便秘。速食咖啡、濃茶、大蒜等辛辣食物。
睡壹個安穩覺,對68歲的王大爺來說,是壹種奢侈。
兩年前,王大爺查出肺癌晚期並左側肋骨轉移,手術清掃肺部結節後,還接受了放化療治療。
半年前,王大爺開始經常性地出現左側肋骨處及胸部突發劇烈性疼痛,特別是晚上,疼得輾轉反側,根本沒辦法入睡。
晚上被疼痛折磨,白天也精神疲乏,王大爺脾氣逐漸暴躁,情緒不穩定,經常吼叫和砸東西。疼痛越來越嚴重時,王大爺隻能趴在床上喘息,無法平臥。
疼痛實在難以忍受,王大爺好幾次情緒崩潰:“我真的太痛了!這樣下去還不如死了算了,反正人老了也沒用了,我何苦受這個罪呀!”
看著王大爺每天被癌痛折磨得生不如死,兒子小王也很紮心,卻不知道要如何幫助父親。
四分之壹癌症患者會出現癌痛人人都知道癌症猛於虎,卻不知癌症是怎樣折磨病人的。對於病人來說,癌症除了心理上的折磨,難以忍受的還有生理上的痛苦。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新發癌症患者400多萬人,其中約25%的患者出現過癌痛症狀。越到晚期,癌痛的發生率就越高,癌症晚期患者發生癌痛的比例約為62%。癌痛,沒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根本無法體會。癌痛會嚴重影響患者的進食、睡眠和活動,降低免疫力,促進腫瘤生長,降低生活質量,縮短生存期。
癌痛的出現,與疾病的產生部位、產生原因及病理特點都有壹定的關係,主要是因為腫瘤的發生發展對周圍組織造成了影響,導致神經壓迫和組織損傷。同時,隨著腫瘤病情的進展,癌痛的程度也會發生變化。
具體來說,癌痛可以分為腫瘤直接引起的疼痛,如組織毀壞、神經組織受到壓迫、空腔臟器被腫瘤阻塞、腫瘤潰爛感染,以及腫瘤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放射性神經炎、栓塞性靜脈炎、組織壞死等。
癌痛沒必要“忍”,應尋求專業幫助不管是癌痛還是其他身體疼痛,生活中壹些人對於痛的解決辦法,首先就是忍。實際上,出現身體疼痛不能忍,會出問題。尤其是癌痛,更不能忍,可以規範治療癌痛,提高生活質量。
目前,治療癌痛的方法主要有藥物鎮痛、局部放療、介入治療和鎮痛藥局部輸註等,以及其他輔助手段如按摩、理療、催眠等。
癌痛用藥三大誤區藥物鎮痛是比較常用的壹種治療癌痛的方法,世衛組織根據現有疼痛藥物提出了“三階梯藥物止痛治療”。輕度疼痛采用阿司匹林、雙氯芬酸鈉、布洛芬等非甾體類止痛藥物;中度疼痛采用可待因、曲馬多、泰勒寧等弱阿片類止痛藥物;重度疼痛采用嗎啡及其緩釋片、羥考酮及其緩釋片、芬太尼貼劑等阿片類止痛藥物。
在癌痛用藥中,由於對止痛藥的認識不足,壹些患者往往會陷入用藥誤區:
誤區壹:痛到無法忍受時才用藥
腫瘤專家表示,所有的疾病疼痛,都不要忍。專家認為,癌痛需要按時給藥而不是按需給藥,而且還要根據患者情況,精準化個體用藥,才能達到預期鎮痛效果。
誤區二:長期服用嗎啡藥物會上癮
嗎啡屬於阿片類藥物,需要根據患者的個體需要給予正確的劑量,否則鎮痛效果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對於癌痛患者來說,鎮痛藥的使用是沒有劑量限制的,在科學使用的前提下,衹要能更好地控制疼痛,適當增加用量是有壹定好處的,不必擔心會成癮或中毒。
誤區三:註射藥物比口服藥物效果更好
註射藥物緩解癌痛的速度更快,但是不意味著效果比口服藥物好。臨床研究顯示,註射藥物容易產生依賴性,而且具有潛在的神經毒性和腎毒性。相反,口服藥物更少產生依賴性,安全性更高。
痛就要說出來,忍受疼痛並不是壹種美德,而是對自我不負責的壹種表現。癌痛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緩解,會嚴重降低生活質量,影響癌症治療效果。
所以,癌痛壹定不要忍,要及時尋求解決辦法。同時,在服用止痛藥物的時候,要講究科學,不能濫用,但也不必過度擔心長期服用止痛藥會成癮或中毒,畢竟癌痛患者服用止痛藥的首要目的是止痛,而不是為了達到欣快感。所以,正視癌痛,積極解決癌痛,是癌症治療路上必須要解決的壹個難題。
參考資料:
[1]《六成晚期癌症患者有癌痛,正確看待鎮痛藥物是當務之急》.健康時報.2019-12-31
[2]《治癌痛辦法多》.健康時報.2020-11-10
[3]《晚期癌痛不必強忍》.北京日報. 2020-10-1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曾有位72歲的患者自從被確診晚期肝癌以來,壹直積極配合治療。可有天復診時,他看見醫生第壹句話竟是“醫生,妳給我開點藥讓我去死吧”。壹個原本那麽堅強樂觀的人會說出這樣的話,隻源於兩個字——癌痛。
他常因疼痛整夜無法入睡,自述“身體里壹會兒像有刀子在割,壹會兒像有蟲子在爬,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著”。
因癌痛折磨,不到三個月,他的體重從155斤下降到122斤。
癌痛是多數癌友都要麵臨的壹道難關,即使以目前的醫療水平來說,仍有50%~8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疼痛,而晚期癌症疼痛率高達60%~90%,約30%的患者,在臨終時嚴重疼痛沒辦法緩解。
據有關調查顯示,2/3癌友的疼痛指數達到中等程度以上,1/4患者疼痛指數超過劇烈程度,以至於他們在疼痛時甚至期望選擇安樂死。
目前癌性疼痛治療方案有藥物治療、放射治療、神經阻滯治療等,其中藥物治療主要遵循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三階”治療方案。
所謂“三階”止痛方案,即是根據疼痛的不同程度選用不同藥物。
01
輕度疼痛
選用非甾類抗炎藥,代表藥如阿司匹林、消炎痛栓劑(吲哚美辛)、芬必得等;
02
中度疼痛
常選用弱阿片類藥物,如鹽酸曲馬多、可待因;
03
中到重度疼痛
可選用強阿片類藥物,這類藥以嗎啡為代表,常用有美施康定、奧施康定、芬太尼透皮貼(多瑞吉)等。
但這類藥物需要足量和長期使用,不可避免存在壹定的不良反應,如成癮性、便秘、惡心嘔吐、幻覺等不良反應。
中醫療法有優勢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大量的中醫療法治療癌痛也達到不錯的療效,常用的止痛方法如中藥內服、外敷外治、針灸治療、按摩、艾灸、放血療法等,已廣泛用在臨床治療癌痛中。
中醫治療的優勢在於毒副作用小,沒有所謂的成癮性,在鎮痛的同時對癌症本身也有治療的作用,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與止痛藥配合使用,可增強止痛藥的療效,減少其用量,減輕其副作用,是癌性疼痛綜合治療中的有效方法。
胰腺癌適外敷止痛臨床上,筆者遇到的癌性疼痛患者很多,尤其是胰腺癌患者,多少都需麵對止痛問題。
像胰腺癌這類疼痛較劇烈的患者,用嗎啡控釋片等通常效果壹般,而且嗎啡類止痛劑常麻痹胃腸,導致本來就失調的胃腸功能更不佳,表現為嚴重的嘔呃、便秘等。
中醫藥對此治療,則以外敷為主,用中藥制劑幹、濕敷交替,透皮給藥,常可使局部水腫減輕,疼痛明顯緩解,且有利於胃腸蠕動,這就為棘手的胰腺癌治療創造了重要條件。而且借助外敷,胰腺癌的梗阻難題也常迎刃而解。
方某是壹位胰腺癌患者,自發病以來,常覺心窩下疼痛劇烈,且會牽扯左後腰部墜脹作疼,各種止痛劑都無效。
在中醫辨證論治同時,給他用了兩個外敷藥:前麵心窩下臍眼上處,以寬腸理氣,疏通肝膽為主,大劑量用溫通類藥物;左後腰則以補益肝腎為主,配合柔肝緩急。
最初,他還合用小劑量的消炎痛栓,當天疼痛即有所緩解,此後就不再依賴止痛藥物了。
中醫療法治療癌痛壹般很快見效,且無副作用和依賴性。但也有不同的使用原則,需謹遵醫師要求,不可擅自配伍使用,以免發生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