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血液能檢查出來嗎(癌症彩超可以查出來嗎)

2023-11-06 13:23:59
腫瘤網 > 腫瘤治療方法 > 癌症血液能檢查出來嗎(癌症彩超可以查出來嗎)

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癌症血液能檢查出來嗎,以及癌症彩超可以查出來嗎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英媒:研究發現,血檢能夠發現患者潛在的多種癌症疾病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最新研究發現,通過壹項簡單的驗血檢查,就能夠發現患者潛在的多種癌症疾病,這將有助於衛生服務部門做出早期癌症篩查。

據英國《衛報》11日報道,該研究對6621名50歲以上的人進行血液檢查,其中大部分人的結果是陰性,但也發現了92人存在腫瘤風險,涉及乳腺、肝臟等器官,其中有些癌症的晚期生存率極低。通常有3/4的癌症在早期的常規篩查中無法被發現。該測試明年將擴大到16.5萬人的範圍,醫生們希望能夠通過快速檢測,盡早發現癌症,從而使得治療和手術更有效,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主任納塞爾·圖拉比表示:“通過血液檢測發現癌症,這在以前屬於科幻範疇,但現在這是癌症研究的壹個重要領域,能為患者帶來希望。但我們還需要更大範圍的數據,尤其是患者發現癌症後的存活時間,來評估這種檢測方式。” (呂克)

癌是怎樣被檢查出來的,普通體檢能查出癌嗎?

不管是看新聞,還是自己身邊朋友的“吐槽”,常能聽到這樣的聲音:我朋友圈里的誰誰誰,體檢了幾年,都沒什麽異常,今年突然查出了胃癌,還是中晚期......

查出這個結果,相信誰都難以接受,不免會質疑:不是說體檢可以早期發現壹些疾病嗎?這做體檢是不是沒用了?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問了醫生後,醫生的話是,並不是體檢沒有用了,每年的健康體檢是很有必要去做的,有這樣結果的原因,很可能是壹些時候我們檢查的方式沒選對,導致的壹些潛在風險沒被及時識別出來。

既然提到了“檢查方式沒選對”,那麽,我們就會追著問了:醫生們眼中的正確防癌篩查,到底是怎樣的?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下麵我們就結合醫生的講解來編輯成文字,分享大傢看壹看~

關於胃癌的篩查建議

所謂術業有專攻,防癌篩查也壹樣。

不同的器官采用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檢查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腫瘤標誌物檢查,隻是基礎的方法,還需要聯合其他設備壹起才行。

首先來看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壹——胃癌的篩查吧~

胃癌作為消化道腫瘤中的壹種,檢查牠,首選也是內窺鏡。

(圖自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胃鏡檢查食管和胃,結腸鏡檢查結直腸,是目前醫學的金標準。壹般情況下,檢查沒發現什麽異常,胃鏡每3年、結腸鏡每5年做壹次就夠了。但如果有慢性萎縮性胃炎,建議每1~2年查壹次胃鏡,並積極治療,必要情況下,醫生也會根據情況建議“胃鏡+活檢”聯合檢查。

對於內窺鏡,牠是壹種入體檢查,需要將壹根管子通過喉嚨伸入食管和胃內,會引起壹定程度的惡心、脹痛、上腹牽拉感。因此,不少人“談胃鏡色變”,不是疼到不能忍,都不會主動去查胃鏡,以至於耽誤病情。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好在現在有了體驗感更好的膠囊胃鏡了,隨水吞服壹顆“膠囊”,大幅降低胃部檢查時的異物感、不適感等,得到了眾多體檢者的壹致好評~

而對醫生們來說,能看到的地方也越全了,可以通過軟件在體外實時操控機器人在胃部做運動和掃描,從不同角度對病竈重點拍攝照片,從而達到全麵觀察胃粘膜的目的。全程僅需十幾分鐘,全程拍攝圖像被無線傳輸至電腦,可以繼續做回放,大大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關於肺癌的篩查建議

常規體檢,都有胸部X光,甚至是做CT檢查。

科學研究已經證實,用X光進行肺癌的篩查價值很小,因為心臟、肋骨等結構會擋住肺部病變的顯示,小結節同樣很難被發現,靠胸片X光來篩查肺部腫瘤,查出來的壹般都是中晚期了。

胸部X光對檢查雙肺是否存在感染、肋骨是否存在骨折、是否有胸腔積液、心臟的基本情況還是首選,也就是說X光擅長看“大東西”,不擅長看“小東西”,微小病竈,X光看不清。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所以,對於肺癌早篩,並不建議首選X光,而是推薦做胸部低劑量螺旋CT。低劑量螺旋CT,相當於從上往下壹層壹層的把胸部切開來看,能發現幾毫米的肺部結節,而且輻射很小。

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也建議,肺癌高危人群(比如年齡在50歲以後,或者有肺癌傢族史的人)要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關於甲狀腺癌的篩查建議

甲狀腺相對淺表,不需要做深度的透視,所以采用B超檢查就夠了。但由於B超檢查主觀性很強,所以醫師的資歷很重要,建議選資深的醫生來閱片。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關於乳腺癌的篩查建議

乳腺,特別是部分女性乳腺密度較高,壹般的超聲檢查可能很難穿透,所以推薦的方法是:乳腺彩超+鉬靶X光。

但鉬靶檢查雖然準確度提高了,但因為有壹些輻射,所以短期內不宜反復進行,也不適用於年輕女性、哺乳期女性。所以,壹般推薦50歲以上女性,定期做乳腺鉬靶檢查,50歲以下,定期做乳腺B超。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關於宮頸癌的篩查建議

對於宮頸癌,目前主流的篩查方法是:TCT宮頸刮片+HPV病毒檢測,聯合篩查。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關於肝癌的篩查建議

肝癌檢查,壹般需要做“甲胎蛋白+B超”聯合檢查,高危人群應每6個月篩查1次。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關於腸癌的篩查建議

我們知道,在2020年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就有強調說,大腸癌篩查從45 歲開始,無論男女,每年1次大便隱血(FOBT)檢測 ,每10年1次腸鏡檢查,直到75歲。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關於前列腺癌的篩查建議

前列腺癌,則是采用前列腺B超+PSA腫瘤標誌物聯合檢測。

對於健康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篩查早期癌症,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用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項目來排查前列腺癌,排除假陽性問題,也是早期篩查前列腺癌特異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

*本文僅做健康科普,具體檢查或診療還請遵循醫生指導。

英媒:研究發現,血檢能夠發現患者潛在的多種癌症疾病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最新研究發現,通過壹項簡單的驗血檢查,就能夠發現患者潛在的多種癌症疾病,這將有助於衛生服務部門做出早期癌症篩查。

據英國《衛報》11日報道,該研究對6621名50歲以上的人進行血液檢查,其中大部分人的結果是陰性,但也發現了92人存在腫瘤風險,涉及乳腺、肝臟等器官,其中有些癌症的晚期生存率極低。通常有3/4的癌症在早期的常規篩查中無法被發現。該測試明年將擴大到16.5萬人的範圍,醫生們希望能夠通過快速檢測,盡早發現癌症,從而使得治療和手術更有效,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主任納塞爾·圖拉比表示:“通過血液檢測發現癌症,這在以前屬於科幻範疇,但現在這是癌症研究的壹個重要領域,能為患者帶來希望。但我們還需要更大範圍的數據,尤其是患者發現癌症後的存活時間,來評估這種檢測方式。” (呂克)

癌是怎樣被檢查出來的,普通體檢能查出癌嗎?

不管是看新聞,還是自己身邊朋友的“吐槽”,常能聽到這樣的聲音:我朋友圈里的誰誰誰,體檢了幾年,都沒什麽異常,今年突然查出了胃癌,還是中晚期......

查出這個結果,相信誰都難以接受,不免會質疑:不是說體檢可以早期發現壹些疾病嗎?這做體檢是不是沒用了?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問了醫生後,醫生的話是,並不是體檢沒有用了,每年的健康體檢是很有必要去做的,有這樣結果的原因,很可能是壹些時候我們檢查的方式沒選對,導致的壹些潛在風險沒被及時識別出來。

既然提到了“檢查方式沒選對”,那麽,我們就會追著問了:醫生們眼中的正確防癌篩查,到底是怎樣的?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下麵我們就結合醫生的講解來編輯成文字,分享大傢看壹看~

關於胃癌的篩查建議

所謂術業有專攻,防癌篩查也壹樣。

不同的器官采用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檢查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腫瘤標誌物檢查,隻是基礎的方法,還需要聯合其他設備壹起才行。

首先來看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壹——胃癌的篩查吧~

胃癌作為消化道腫瘤中的壹種,檢查牠,首選也是內窺鏡。

(圖自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胃鏡檢查食管和胃,結腸鏡檢查結直腸,是目前醫學的金標準。壹般情況下,檢查沒發現什麽異常,胃鏡每3年、結腸鏡每5年做壹次就夠了。但如果有慢性萎縮性胃炎,建議每1~2年查壹次胃鏡,並積極治療,必要情況下,醫生也會根據情況建議“胃鏡+活檢”聯合檢查。

對於內窺鏡,牠是壹種入體檢查,需要將壹根管子通過喉嚨伸入食管和胃內,會引起壹定程度的惡心、脹痛、上腹牽拉感。因此,不少人“談胃鏡色變”,不是疼到不能忍,都不會主動去查胃鏡,以至於耽誤病情。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好在現在有了體驗感更好的膠囊胃鏡了,隨水吞服壹顆“膠囊”,大幅降低胃部檢查時的異物感、不適感等,得到了眾多體檢者的壹致好評~

而對醫生們來說,能看到的地方也越全了,可以通過軟件在體外實時操控機器人在胃部做運動和掃描,從不同角度對病竈重點拍攝照片,從而達到全麵觀察胃粘膜的目的。全程僅需十幾分鐘,全程拍攝圖像被無線傳輸至電腦,可以繼續做回放,大大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關於肺癌的篩查建議

常規體檢,都有胸部X光,甚至是做CT檢查。

科學研究已經證實,用X光進行肺癌的篩查價值很小,因為心臟、肋骨等結構會擋住肺部病變的顯示,小結節同樣很難被發現,靠胸片X光來篩查肺部腫瘤,查出來的壹般都是中晚期了。

胸部X光對檢查雙肺是否存在感染、肋骨是否存在骨折、是否有胸腔積液、心臟的基本情況還是首選,也就是說X光擅長看“大東西”,不擅長看“小東西”,微小病竈,X光看不清。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所以,對於肺癌早篩,並不建議首選X光,而是推薦做胸部低劑量螺旋CT。低劑量螺旋CT,相當於從上往下壹層壹層的把胸部切開來看,能發現幾毫米的肺部結節,而且輻射很小。

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也建議,肺癌高危人群(比如年齡在50歲以後,或者有肺癌傢族史的人)要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關於甲狀腺癌的篩查建議

甲狀腺相對淺表,不需要做深度的透視,所以采用B超檢查就夠了。但由於B超檢查主觀性很強,所以醫師的資歷很重要,建議選資深的醫生來閱片。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關於乳腺癌的篩查建議

乳腺,特別是部分女性乳腺密度較高,壹般的超聲檢查可能很難穿透,所以推薦的方法是:乳腺彩超+鉬靶X光。

但鉬靶檢查雖然準確度提高了,但因為有壹些輻射,所以短期內不宜反復進行,也不適用於年輕女性、哺乳期女性。所以,壹般推薦50歲以上女性,定期做乳腺鉬靶檢查,50歲以下,定期做乳腺B超。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關於宮頸癌的篩查建議

對於宮頸癌,目前主流的篩查方法是:TCT宮頸刮片+HPV病毒檢測,聯合篩查。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關於肝癌的篩查建議

肝癌檢查,壹般需要做“甲胎蛋白+B超”聯合檢查,高危人群應每6個月篩查1次。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關於腸癌的篩查建議

我們知道,在2020年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就有強調說,大腸癌篩查從45 歲開始,無論男女,每年1次大便隱血(FOBT)檢測 ,每10年1次腸鏡檢查,直到75歲。

(圖自網絡,僅做科普學習用,侵刪)

關於前列腺癌的篩查建議

前列腺癌,則是采用前列腺B超+PSA腫瘤標誌物聯合檢測。

對於健康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篩查早期癌症,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用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項目來排查前列腺癌,排除假陽性問題,也是早期篩查前列腺癌特異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

*本文僅做健康科普,具體檢查或診療還請遵循醫生指導。

作者:admin | 分類:腫瘤治療方法 | 瀏覽:41 | 迴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