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日達仙增強免疫力打多久壹個療程,以及日達仙對癌症有效果嗎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在疫情防控新形勢下,“乙類乙管”並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有了更加精準科學的防控措施。尤其是對老年人、基礎病患者等重點人群,需要更加科學的防護,進壹步推動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提高老年人群覆蓋率。老年人防護這幾個關鍵問題要知道!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疫情監測方案》強調要進壹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老年人如果不完成全程接種和加強免疫,麵臨哪些風險?
新冠病毒感染無論是“乙類甲管”還是“乙類乙管”,都是要按照傳染病治療的。因此,借鑒以往我們對天花、麻疹、乙肝等傳染病控制的經驗,註射疫苗是必須的,而且是全程接種,全程接種會使死亡率和重癥率降低。
對於65歲以上,特別是有四種以上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是這次奧密克戎攻擊的重點對象,所以更要盡快完成全程的疫苗接種,這是阻斷病情加重的壹個很重要的途徑。
很多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他們對於接種疫苗有很多顧慮。這些老年人能否接種?患有腫瘤、術後等大病的老年人能否接種?
這是很多老年人滯後接種疫苗或者不接種的壹個重要原因,但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才是需要接種疫苗的重點人群。我國的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數量很龐大,還是建議盡快、盡早全程註射疫苗。如果平時規律服藥,長期把血壓和血糖都控制在比較穩定的狀態,是完全可以去安全地註射疫苗的。
如果是正在進行化療的腫瘤患者,建議在腫瘤得到控制之後,腫瘤不是在進展期,和化療錯開時間,就可以去進行疫苗的接種。如果腫瘤患者在化療過程中陽了,要等陰性之後兩到四周才能再次進行治療,兩到四周是給患者壹個很好的恢復期。
已經“陽康”的老年人,是否還需要接種疫苗?
如果“陽康”後的老年人,大概抗體的產生是要在轉陰後兩到三周才能產生,維持三到六個月的抗體。所以,在三到六個月之間是不用打疫苗的,但是三到六個月之後,還是建議要註射疫苗。
春節即將到來,老年人是否還能走親訪友?針對不同的慢病或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有沒有什麽要特別註意的?
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的老人,在轉陰之後,症狀未必能夠完全緩解,這時可能還會出現相應的病情遷移,會導致原來的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慢阻肺等慢性病的進展。
此外,很多老年患者在患病過程中有過高燒、嚥喉痛、流鼻涕、頭痛等比較明顯的症狀,即便抗原轉為陰性,還是有壹個恢復的過程。
如今,春節已臨近,很多老年人想去走親訪友,但需要註意的是,在轉陰後的兩三周時間里不是所有人都能產生這次奧密克戎的抗體,當免疫功能低下的時候,就會有再次感染的風險。
感染過新冠病毒的老年人身體會比較虛弱,會誘發原有基礎疾病的加重,所以,建議即便是已經“陽康”的老人,還是盡量減少聚集活動,走親訪友壹定是要量力而行,同時口罩是不能摘的。
老年人萬壹不幸感染,該如何應對?出現哪些情況下需要就診?
如果是輕癥,包括高熱、惡心、嘔吐,如果自己能夠處理,就盡量居傢處理。如果胃口、精神狀態都還好,隻是壹些發熱、肌肉酸痛的症狀,建議還是可以居傢的。
但是當出現氣促、呼吸困難、原有的疾病症狀加重,包括血壓、血糖異常、頭痛,或者是肢體運動障礙,這些症狀加重的情況下,要去醫院就診。
如果老人在傢里有血氧儀,測量血氧低於95%了,這個時候壹定要居傢吸氧。如果三天以上血氧還不能回升,且呈持續下降的趨勢,要盡快去醫院。
如果高熱三天都不退,而且出現了壹些並發癥,包括咳嗽、咳濃痰、氣促、呼吸困難,這些也要去醫院就診。
除了接種疫苗外,還有哪些方法能幫助老年人更好地抵禦病毒?提高自身免疫力是否能有所幫助?
第壹,保持比較好的心情、生活習慣和生活狀態,好的心情會使得我們的免疫力保持在壹個比較平穩的水平。
第二,均衡的營養攝入,蛋、奶、肉、水果、蔬菜,營養。建議每天1到1.5克每公斤的優質蛋白補充,如果是壹個60公斤的人,要優質蛋白大概60克,也就是說壹兩多的豬肉,是每天必須要保證的。
第三,依靠壹些外來的幫助,比如我們在病房里治療的病情相對比較危重的患者,需要補充免疫球蛋白。對於平時預防,可以使用胸腺法新日達仙,就是99%和人體同源的胸腺肽,我們壹般建議老人每年註射1到2個療程,對於提高人體免疫力有幫助。早期使用胸腺法新可減少新冠患者重癥發生率,縮短住院天數,促進病情恢復、降低COVID-19重癥患者的死亡率且安全性良好。
如果老年人經濟條件比較好,可以用壹些口服的蛋白粉來補充蛋白。因為在發熱的時候,蛋白質的消耗是很高的。假如三天都不怎麽吃東西,這個時候可能會導致低蛋白血癥的出現,此時補充口服的蛋白,能夠使得我們的營養均衡,使得免疫力達到比較平穩的水平。
第四,建議老年人及時接種流感疫苗、新冠疫苗以及肺炎疫苗。
微胖的老人更“扛病”?老年人“微胖”是多胖?
微胖的老人有壹定皮下脂肪,抗寒、抗病能力比瘦人強。瘦人抵抗力較弱,對環境適應性差,對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急性傳染病,都比胖人發病率高,而且抗打擊能力差,有可能導致更加不良的後果。
“微胖”到底是多胖?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老年醫學中心醫師劉穎介紹,老年人自己想要判斷體重是不是合適,看身體質量指數(BMI)更靠譜。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及是否健康的壹個標準。
劉穎醫生介紹,對於不同的人種,同樣的BMI可能代表的肥胖程度不壹樣,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的BMI水平在整體上低於歐洲國傢。體重指數每增加2,冠心病、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的相對危險分別增加15.4%、6.1%和18.8%。壹旦體重指數達到或超過24時,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和血脂異常等嚴重危害健康的疾病的概率會顯著增加。
但據多項研究表明,亞洲人在較低的BMI水平時已經存在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高的危險。中國老人最理想的體重指數應該是22。
當然,體重上下浮動,我們體重指數很難正好地保持在22,壹般認為“老年人體重稍高壹點”(即BMI保持在21~23.9)比較好。
原標題:《新冠“乙類乙管”後,老年人防護記住這幾個關鍵問題!》
綜合:健康北京、健康中國
來源: 中國新聞社
壹招鮮,吃遍天。在壹款“神藥”的助力下,賽生藥業成功登陸港交所。
2021年3月3日,賽生藥業在港上市首日便遭遇破發,與公開發售獲得1068.05倍超額認購的火熱形成強烈對比。截至午間收盤,與發行價18.8港元相比,微跌0.34%,報18.46港元,市值為125億。
值得壹提的是,賽生藥業不是壹傢創新藥企,也不是壹傢仿制藥企。在招股書中,賽生藥業表示:“我們是壹傢擁有產品開發和商業化集成平臺的生物制藥公司”。但事實上,賽生藥業主要還是壹傢醫藥開發及銷售公司,而非研發型創新藥企。
從已上市與在研產品來看,賽生醫藥產品組合較為豐富,但真正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衹有壹款產品日達仙,也就是說營收嚴重依賴日達仙這壹單壹產品。截至2020年9月30日,賽生藥業營收為15.84億元,其中八成的收入來自這款“日達仙”。
日達仙學名為胸腺法新,又稱胸腺肽1(Thymosin alpha-1),於1996年在中國獲批上市,之後於30多個國傢獲批,適用於癌症及傳染病。其中,日達仙在中國已獲批用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及免疫功能受損患者的疫苗增強劑。
這款由地道的美國企業開發生產的產品,在美國卻壹直處於開發階段,其藥效未被FDA認可,因此不能在美國本土和歐洲廣泛銷售。在美國,日達仙僅獲得了FDA的孤兒藥資格。所謂孤兒藥,就是針對美國人口患病率20萬人以下的罕見疾病。
賽生藥業成立於1992年,總部設在加州,然而,其絕大部分業務卻在中國。奠定神壇地位的是在2003年的非典中,作為“增強免疫功能藥物”的日達仙被廣泛用於治療SARS病患。當時醫生的普遍邏輯是:病人免疫力低才受病毒感染,因此將日達仙作為輔助用藥,配合其他治療藥物壹起給病人使用。
作為進口藥,日達仙壹直享受單獨定價的權利,價格也遠高於國內仿制藥。就474元/1.7mg的價格來看,是仿制藥價格的6倍,每名患者年度醫藥費用高達2.46萬元。
就日達仙這款產品而言,賽生藥業通過原料藥廠商購買日達仙的原料藥,並通過CMO合同外包公司Patheon Italia生產日達仙,銷售則主要在中國,按照2019年的銷售額,日達仙這款藥在中國的銷售額是10億元,可謂是“爆款”。
(作者 | 市界 曾嘉藝,編輯 | 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