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癌症病人不吃不喝,以及癌症不吃不喝臨終徵兆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太無知了!腫瘤怎麽可能隨隨便便被餓死?妳這是害了自己啊!”診室里,老劉耷拉著腦袋接受醫生的“批評”。
老劉今年57歲,三個月前做了胃癌手術,回傢後在網上搜索相關信息,看到有“科普”說,吃得太好會加速癌細胞的生長,癌症患者要註意忌口,宜清淡飲食,這樣才能“餓死”癌細胞。
老劉深信不疑,開始註意自己的飲食,“發物”如雞蛋、雞肉、牛肉等壹概不吃,其牠肉也不吃,每天隻靠著壹些蔬菜水果維持基本飲食需求,自認為這樣就可以讓癌細胞會缺乏營養而被“餓死”。
可結果並不如人意,老劉本來身材微胖,“餓了”三個月,從75公斤到不足50公斤,變得瘦骨嶙峋,傢人趕緊帶他到醫院復查。
醫生看到虛弱不堪的老劉,聽完傢屬的描述後,直搖頭,“這人再餓下去,癌症遲早復發,生命就危險了!”
壹、癌細胞可以被“餓死”嗎?醫學上的確有壹種針對癌症的“饑餓”療法,牠主要通過抑制腫瘤營養、能量的供應等方式,最終實現“餓死”腫瘤細胞的目的。但這種“餓死”和患者通過清淡飲食或禁食來餓自己的方式完全不同。
1971年,Folkman首次提出了腫瘤“饑餓”療法這壹設想,他通過單克隆抗體中和內皮細胞生長因子來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切斷腫瘤細胞的血液和營養供應使其“餓死”。
2012年,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胡汛教授團隊提出了壹種新的治療腫瘤的方式。因為腫瘤細胞需要“吃”東西才能生存和生長,葡萄糖是腫瘤細胞必須吃的東西,剝奪葡萄糖,理論上腫瘤細胞就會死亡。此後,該研究團隊用堿破壞腫瘤中乳酸根和氫離子的協同作用,從而快速有效地“餓死”了腫瘤細胞。但此概唸更多地停留在試驗階段,並未有更多充足明確的證據來證明。況且,“餓死”隻是通俗說法,並非大眾認為的簡單“不進食”。
況且腫瘤其實不怕“餓”,患者即使什麽也不吃,體內的腫瘤細胞依然會從其他身體組織中獲取營養。且腫瘤患者的蛋白質代謝、脂類代謝均異常,易導致高血糖、高血脂、微量元素水平異常減低等,這最終會使得患者攝入的營養持續減少,且由於吸收功能下降,患者進壹步厭食,體重下降,全身衰竭乃至最後死亡。
因此,癌症患者飲食上反而要註重補充營養,盡量讓自己有足夠的體力和免疫力來對抗腫瘤。
二、癌症患者還需認清這些營養誤區在中國,“吃”被擺在壹個十分重要的高度,老百姓普遍都註重“吃”,腫瘤患者及傢屬每次就診更是離不開問醫生壹句該吃什麽、不該吃什麽。即便如此註重“吃”,很多患者及傢屬仍存在很多“誤區”,壹不小心就讓患者“吃了虧”。
1、忌食“發物”
有患者認為雞蛋、雞鴨牛羊肉、海鮮等是“發物”,吃了會誘發疾病,讓病情更嚴重,因此不能吃。浙江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姚慶華表示,所謂“發物”,大多是因為有部分人群會對其產生過敏現象,但從營養價值而言,衹有蛋白質、脂肪和微量元素,這三大營養元素之分,而且並沒有證據表明所謂的“發物”會導致癌症的復發和惡化。因此,癌症患者不必對“發物”完全忌口。
換句話說,衹要患者不會對這些食物產生過敏反應,便可以適當食用。
相反,在放、化療中,有許多患者因為限制了飲食中營養物質的攝入,造成營養不良,不能耐受放療和化療而影響了康復,甚至中斷了治療。因此癌症患者更需要補充營養,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所以,總的來說,腫瘤患者不應過分限制飲食,即便忌口也要因患者個人情況、所得腫瘤類型以及治療方法而所不同。如胃癌患者應忌食熏制食品、刺激性調料等;食道癌患者忌食過熱飲料、酒精;肝癌患者應忌食油炸、刺激性食品;膽囊癌患者忌食高脂肪食品;腸癌患者忌食加工肉食等。
2、精華都在湯里
很多患者認為,高湯經過長時間燉煮之後,精華都在湯裏面,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其實,高湯中營養素的含量,壹般隻為原材料的5%—10%。單純喝湯,隻會增加飽和脂肪酸的攝入,而人體所需的優質蛋白並不能得到有效補充。所以,要將湯和肉壹起進食,吃肉喝湯,以肉為主,這樣才能較為全麵地補充營養。
3、盲目相信補品
豐富營養,不是亂吃。有些病人聽說要補充營養,就去買壹大堆保健品、補品來吃。美國加州聖地亞哥海軍醫療中心腫瘤放射科主任布拉恩·拉文達博士曾在頂級期刊中撰文指出,過度攝入營養補品會降低放化療的有效性,文中他建議癌症患者,在放化療期間不要大量服用營養補品,更不要輕信廣告的宣傳,壹味迷信滋補品的作用。
南京鼓樓醫院腫瘤中心主任劉寶瑞教授也建議,癌症患者補充營養,應根據自身的評估結果,在醫生的指導下做針對性的補充,而不是依賴營養保健品。
三、得了癌症,5種食物註意補充原國傢衛計委發布的《惡性腫瘤膳食指導》建議,癌症患者在飲食上要註意選擇以下5種食物。
1.穀類和薯類:每天攝入200g~400g為宜。
2.動物性食物:適當多吃魚、禽肉、蛋類,減少紅肉攝入,每天攝入50g~80g為宜。
3.豆類及豆制品:每日攝入約50g.
4.蔬菜和水果:推薦蔬菜攝入量300g~500g,水果攝入量200g~300g。
5.油脂:使用多種植物油作為烹調油,每天在25g~40g。
另外,多數患者在接受放療期間會出現口幹、嚥痛、惡心、厭食,有時還可引起口腔、食道等處的放射性炎癥。此時,需要采用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為主,以便於下嚥,肉類可以剁碎壹些,蔬菜水果可榨成汁食用,避免味道太濃的食物,少食多餐,盡量保證每日有足夠的能量、蛋白質和蔬菜水果的攝入。
總結:“餓死”腫瘤屬於醫學概唸,患者不應該盲目嘗試。不吃不喝、過度節食不可取,而應適當控制飲食、調整飲食結構,平衡膳食,補充營養,提高免疫力,這才是腫瘤治療、身體康復的前提與保障。
參考資料:
[1]《“餓死癌細胞”瘋傳透出壹種“健康焦慮”》.中國科學報.2020-11-23
[2]《營養幹預 腫瘤診療又多壹環》.健康報.2017-06-01
[3]《癌症病人要不要“補”》.大眾衛生報.2004-10-2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對於癌症患者而言,想要對抗病魔,註定需要打壹場“持久戰”,除了要積極配合治療,日常飲食調整也是抗癌的重要壹環。但是,就癌症患者吃飯的量的問題上,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認為,癌細胞有無限分裂的能力,吃得越多,越容易導致其擴散,所以癌症患者要少吃來“餓死”癌細胞。
有的人則認為,身體正常的器官和組織也有營養需求,衹有多吃,攝取足夠的營養,才能保證基本的生存狀態,留有足夠的資本對抗癌症。哪種說法才是正確的?
癌症患者吃飯,究竟要多吃,還是要少吃?
醫生告訴妳答案:
對於癌症患者而言,適當多吃才是正確的。
癌細胞對身體營養的攝取速度,遠超我們的想象,換句話說,無論我們的飲食條件是怎樣的,身體營養大多會被癌細胞所瓜分。因為有癌細胞的提前消耗,如果每天還吃得少,無疑會導致身體其他器官和組織變得虛弱,更容易給癌症趁虛而入和擴散的機會。
相反,如果能夠適當增加營養攝入,意味著身體正常的器官和組織,也能保證基本的生存狀態,維持人體的健康運轉,對防癌抗癌反而是有正麵效果的。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相關資料顯示,大約有20%惡性腫瘤的直接致死原因是營養不良。而我國住院臨床數據顯示,67%的腫瘤患者均存在營養不良問題。這些數據也壹定程度佐證了上述說法。對於癌症患者來說,適當增加飲食營養的攝入,很有必要。
但是,飲食營養攝入增加,並不意味著濫補濫吃,需要精心計劃飲食,科學安排合理的食譜計劃,目的性地補充營養,就癌症患者的飲食計劃來說,提供3條建議,希望能夠有所參考和幫助。
分享給癌症患者的2條科學飲食建議,希望有所幫助
————飲食要有“側重”
不同的癌症患者,因為治療流程的不同和病情病理的不同,針對實行的飲食計劃往往也是不同的。
因此,需要根據個體患者的需求,有側重的安排飲食:
舉個例子,處於治療階段前的癌症患者,可以適當增加肉類,甜品等食物的攝入,緩解緊張焦慮的心情,避免因負麵情緒滋生,影響到後續的治療效果。
且在治療前攝入足夠的營養和美食,也能為患者增強體質,更有利於麵對治療。
而處於手術後的患者,則要遵循“由少到多”的側重點,在手術後早期,可以適當減少食物攝入,降低腸胃負擔,隨著患者的恢復,增加營養的補充量,以期更好地鞏固和穩定病情。這就是癌症飲食的“側重點”,根據不同的時期,調整不同的飲食計劃,才能配合患者更快地恢復健康。
———推薦“地中海飲食形式”
“地中海飲食”,是公認的抗癌飲食,主要總結為3點:
①增加粗糧五穀的攝入。膳食纖維攝入水平提高,有效激活腸胃的營養吸收效率,營養儲備充足,更有利於防癌抗癌。
②增加蔬菜水果攝入。除了能夠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外,水果中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於維持人體膳食均衡,提高免疫力,延緩癌症擴散,爭取充分的腫瘤治療時間。地中海飲食推薦蔬果攝入在200g到500g之間/每日。
③拒絕紅肉,選擇健康油脂。紅肉是世界組織公認的2類致癌物,對於癌症患者來說,要避開所有的致癌因素隱患,肉類攝入可以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魚肉和雞肉等白肉代替。
而在油脂的選擇上,更加推薦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降低心血管疾病等癌症並發癥風險,有利於在抗癌的同時,維持身體的基本健康體徵。
綜上所述,對於癌症患者來說,適當增加飲食營養攝入是非常有必要的,與此同時,也要吃得科學,吃得健康,不妨嘗試“側重飲食”和“地中海飲食”兩種抗癌飲食方法,用飲食調整結合醫學治療的方式對抗癌症,效果往往也會更加顯著。
參考資料:
[1]項琦. 世界四大膳食結構之典範——地中海飲食[J]. 食品與健康, 2011(11):2.
[2]藏恆佳. 破解九個癌症認識誤區[J]. 健與美, 2014(6):1.
[3]阮彩琴. 癌症患者的營養不良與幹預措施[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 2006, 15(10):1404-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