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肝腹水屬於癌症嗎,以及癌症出現腹水生存期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醫生,我好痛。”
李叔今年52歲,睡覺的時候右上腹突然痛得厲害,半夜被送進了急診。
經過檢查,醫生告訴李伯,他得的是肝硬化,這是肝癌的癌前病變。李叔壹下子嚇傻了,“癌前病變?那我是不是會得肝癌?”
醫生讓李伯不要緊張,並不是所有的肝硬化都會發展成肝癌,衹有5%-10%的肝硬化經過至少5-10年轉變成肝癌,因此,肝硬化早治療可降低肝癌風險。
癌前病變就會得癌症?癌症不是壹蹴而就的,在發展過程中包括癌前病變、原位癌及浸潤癌三個階段。
其中,癌前病變是指具有潛在惡性轉變可能的病變。在不同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機體正常的細胞會出現單純性增生,表現為細胞數量增加。久而久之,增生的細胞就會出現向癌細胞轉變的傾向,這壹階段就叫癌前病變。
癌前病變的最終結果不壹定是癌症,但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很容易發展為癌症。癌前病變演化成癌症,需要經過相當長的壹段時間。如果在這壹段時間內,經過積極正確的治療,癌前病變是可逆的。
肝硬化與肝癌有什麽關係?常見的癌前病變有萎縮性胃炎、宮頸糜爛、胃腸道息肉、乳腺囊性增生、結節性肝硬化等。
以肝硬化為例,前有乙肝,後有肝癌,組成了“肝癌三部曲”。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肝癌患者是由感染乙肝病毒患上慢性乙肝的,進壹步發展到肝硬化,最終演變成肝癌。
數據顯示,有10%~30%慢性乙肝患者可能發展為肝硬化,但至少5~10年。門診中50%左右的肝癌患者都有肝硬化的基礎,但從肝硬化轉為肝癌至少需要10~20年。也就是說,肝硬化和肝癌沒有必然關係。
早發現、早治療是預防肝硬化轉變成肝癌的重要措施。肝硬化早期的症狀不明顯,但並非無跡可尋。
肝硬化來臨時身體會有哪些徵兆?1.出現蜘蛛痣和肝掌。當肝臟發生肝硬化時,對雌激素的滅活能力下降,使雌激素在體內大量堆積,引起體內小動脈末端分支性擴張,導致皮膚局部發紅。壹是在臉部或胸部出現形態像蜘蛛壹樣的紅痣,二是手掌大小魚際形成紅色的斑紋狀。
2.出現肝腹水。當肝臟功能受損後,對蛋白質和維生素的吸收不夠,造成體內出現過多遊離液體,最終形成腹水,表現為腹部膨隆、下肢浮腫、呼吸困難等。
3.出現黃疸,具體表現為眼睛發黃、皮膚瘙癢、麵色晦暗等。黃疸的出現與肝細胞被破壞,膽汁不能順利排出體外,導致血液中膽紅素增多有關。
此外,肝硬化還會引起全身症狀,如乏力、食欲減退、消瘦等。
雖然肝癌不是肝硬化的最終歸宿,但也不能掉以輕心。作為慢性進行性肝病,肝硬化的症狀更容易被忽視。因此,對於肝硬化患者來說,積極治療是防止發展成肝癌的重要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壹點是定期體檢,尤其是酒精性肝病患者、病毒性肝炎患者、長期服用肝損藥物患者等肝硬化高危人群來說,應定期做肝功能檢查,全麵掌握肝臟功能基本狀況。
還要註意的壹點是,肝癌的癌前病變除了肝硬化,還包括腺瘤樣增生(AH)和肝細胞不典型增生。不管是哪壹種類型,預防肝癌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科學的治療,逆轉癌前病變。
有的人體檢之後發現自己有癌前病變,就擔心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其實,與查出癌症相比,查出癌前病變的人要幸運得多。畢竟,癌前病變是癌症的最後壹道防線,衹要積極治療癌前病變,就可以占據主動權,降低癌症的發生率。
參考資料:
[1]《癌前病變不是癌,積極治療可逆轉》.健康界.2018-07-19
[2]《肝硬化早治療可降低肝癌發生風險》.廣州日報. 2018-05-1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癌症”是近幾十年來我國最為高發的惡性病之壹,每年新被確診為癌症的患者達到了450萬左右。在這些癌症患者中,僅僅衹有1/3病情還處於早中期階段,存在極大的臨床治愈可能性。
而其余2/3的患者則是在病情中晚期、甚至是終末期,才被確診為了癌症!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癌症初期僅僅隻是細胞DNA發生了變異,這些癌細胞雖然具有單克隆增殖、永生的能力,但是牠本身卻並不具備破壞性,所以癌症早期基本都沒有症狀,特別是內臟器官癌變初期,患者幾乎都沒有異常表現,但其進入晚期後卻不相同。
由於癌腫已經生長到了壹定程度、癌細胞開始浸潤、轉移和擴散,所以患者原發器官受損不僅會出現不適,同時還可能會伴隨其他並發癥,比如“腹水”就是其中壹種!
那麽問題來了,腹水到底是什麽?癌症患者為何會合並腹水呢?
其實,在正常情況下,健康人腹腔內也有少量的液體,通常是在200ml以下,這些液體起到的作用就是器官潤滑。
而壹旦有疾病出現,造成腹腔內液體量增加,超過200ml以上時,就可被稱為腹腔積液。從臨床角度來看,腹腔積液並不是疾病,牠僅僅隻是壹種病症;
造成腹腔積液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類型包括了心血管疾病、肝臟疾病、腹膜疾病、惡性腫瘤、腎衰竭等。
腹水是惡性腫瘤晚期患者最常見的並發癥之壹,臨床上癌症腹水的發生率高達15~50%以上,以肺癌、肝癌、生殖器官癌變、腎癌、胰腺癌、消化道癌等最為多見;
也就是說,衹要是發生在腹腔內的惡性腫瘤,都可能會合並癌性腹水。牠出現的原因,多是癌細胞浸潤到了腹膜、癌組織堵塞淋巴管導致淋巴回來不暢、腹膜轉移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腫瘤壓迫血管、癌症患者合並了低蛋白血癥,最終導致大量液體滲透到了腹腔中,逐漸發展為了腹腔積液,隨著患者腹水不斷嚴重,腹圍也會持續增加!
受到腹腔積液的影響,患者往往會伴隨進行性乏力和疲憊、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部脹痛、呼吸困難等多個不適表現。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嚴重限制、活動耐受性逐漸降低,甚至是稍微走動都會難受不已。
就臨床掌握的資料來看,壹旦癌症晚期合並腹水,患者生存期就會迅速縮短,甚至是僅僅衹有幾周、幾個月的時間,壹年總體生存率還不足15%。
既然如此,癌症患者是否可以避免腹水出現,出現腹水後又該如何治療呢?
首先,癌症晚期患者合並腹水,是非常難避免的情況,特別是肝癌、消化道癌以及胰腺癌患者,更容易合並腹水。因此,臨床並不以預防性為目的,而是在出現腹水後積極進行治療。
目前,臨床治療腹水的辦法主要有兩類,第壹就是藥物幹預、第二就是穿刺抽取腹水。
除了臨床治療外,患者的日常護理也非常重要,傢屬護理需要格外用心。比如患者行走不便時,最好選擇使用輪椅推著患者。上廁所時,可選擇合適的坐便器、盡量避免讓患者喝大量的水。在飲食選擇上,患者可多吃壹些利尿的食物。
寫在最後:癌性腹水的預防難度極大,特別是走到晚期後的內臟器官癌變患者,都可能會或多或少的合並腹腔積液,因此癌症晚期患者需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定期復查。
壹旦檢查出腹水,更是要配合醫生治療,避免腹腔積液持續增長,同時患者傢屬還要註意提高其生活舒適度。
作者:肖玉珍 邵鳴 山西省永濟市肝膽胃病專科醫院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導讀
臨床上經常遇到肝大、腹水的患者,部分患者有病毒性肝炎,在病毒性肝炎的基礎上合並有腹水,臨床醫生易誤診為肝硬化腹水。引起肝大的疾病很多,引起腹水的疾病也很多,我們要去偽存真,尋找蛛絲馬跡,讓我們跟隨筆者,共同學習壹下今天的病例。
病例資料
患者,姬某,男,19歲,山西籍人。主因“乏力、間斷腹瀉伴肝功能異常兩個月”於2010年8月13日就診我院。患者兩個月前因飲食不潔後出現乏力、納差、腹瀉、上腹部疼痛,就診於當地醫院,查肝功能:TBil 30.6umol/L,ALT 46.0U/L,AST 31.0U/L。乙肝係列:HBsAg(+),HBeAg(+),抗-HBc(+),余陰性。B超:(1)肝臟腫大;(2)大量腹水。胃鏡:食管靜脈曲張(輕度)。為明確診斷,轉診於某三甲醫院,診斷為:乙肝肝硬化合並腹水,給予恩替卡韋抗病毒等治療,效果不佳。於3天前飲食不潔後再次出現腹瀉,門診以“1.病毒性肝炎(乙型);2.腹水原因待查?”收入院。患者2歲時大麵積燒傷1次,曾輸血1次。傢族史:其伯父有乙肝史。無藥物過敏史。無毒物接觸史。無酗酒史。無疫區居住史。
入院查體:生命體徵正常,神誌清楚,鞏膜輕度黃染,角膜K-F環陰性,左半身皮膚為燒傷後疤痕,未見出血點、皮疹、肝掌、蜘蛛痣。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雙肺未聞及幹、濕囉音。心率:62次/分,心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雜音,未聞及心包摩擦音。兩脅部未見明顯靜脈曲張。腹部平坦,無腹壁靜脈曲張;無壓痛、反跳痛及腹肌緊張。肝臟於右肋下4cm處可觸及,質中等,表面光滑,肝區叩擊痛(+),脾臟肋下未觸及。波動感(+),移動性濁音(+),雙下肢無水腫、靜脈曲張。左下肢可見色素沈著。
輔助檢查:TBil 39.0μmol/L,DBil 17.8μmol/L,ALT 26.0 U/L,AST 27.0 U/L,ALP 77.0 U/L,GGT 117.0 U/L,ChE 4128.3 U/L,TP 62.5g/L,Alb 38.9g/L,PA:150.0mg/L,TBA:65.0µmol/L。血常規、腎功能:正常。電解質7項:鈉:136.5mmol/L,余正常。凝血係列:正常。HBsAg(+),HBeAg(+),抗-HBc(+),余陰性。HBV DNA 1.91×10^3 IU /ml;甲、丙、丁、戊、庚型肝炎標誌物均陰性;抗HIV(-),RPR(-)。血清銅、銅藍蛋白、血清鐵、轉鐵蛋白檢測結果均正常。尿11項:蛋白質(+)、膽紅素(+)、尿膽原(+),余正常。便RT:正常,OB:陰性。腹水常規:淡黃色、透明、中性粒細胞0.10×10^9/L。心電圖、胸片:正常。
腹部彩色多普勒:1.肝右靜脈全程閉塞,肝左及肝中靜脈近心端閉塞。2.肝內側支血管形成。3.下腔靜脈肝後段受壓變細,CDFI示:肝後段血流通暢,下段未見明顯血流。4.門脾靜脈內徑正常,血流通暢。5.肝大、肝臟回聲未見明顯異常。6.腹腔積液(中量)。7.膽囊、脾臟、胰腺、雙腎聲像圖未見異常。
此患者年齡19歲,肝大、腹水是什麽原因導致的呢?
肝大可由許多疾病引起,是臨床上壹個重要體徵。臨床上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
感染性肝大的原因包括:病毒性感染、衣原體性感染、立克次性感染、細菌性感染、螺旋體性感染、真菌性感染、原蟲性感染、蠕蟲性感染。
非感染性肝大的原因包括:中毒性、淤血性、膽汁淤滯性、代謝障礙性、肝硬化、腫瘤和囊腫、自身免疫性以及血液係統疾病。
正常人腹腔有少量遊離液體,壹般不超過200毫升,當各種病因致腹腔內積液過多,便形成腹水。少量腹水可無明顯症狀、體徵,待到腹水量達到l500毫升時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體徵。根據腹水外觀檢驗可分為漏出液、滲出液、血性及乳糜樣腹水。腹腔穿刺檢查腹水的性質對診斷腹水病因有重要意義。臨床上引起腹水的原因很多,需進行多種檢查以資鑒別。常見腹水病因如下:
➤ 肝臟疾病
➤ 腹膜病變
➤ 心血管疾病
➤ 腎臟疾病
➤ 營養不良性疾病
➤ 其他
此患者初步診斷:1.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2.布-加綜合徵。患者在西安某三甲醫院行下腔和肝靜脈造影後再次確診並行介入治療,術後恢復良好。
2011年2月21日復查腹部彩超:布-加綜合徵肝中靜脈支架置入術後:1. 肝中靜脈內支架位置及內徑正常,血流通暢。2.下腔靜脈內徑正常,血流通暢;門脾靜脈內徑正常,血流通暢。3.肝臟大小正常,肝內強回聲。4. 膽囊、脾臟、胰腺聲像圖未見異常。2018年3月份患者來我院復查,無不適感覺,病情穩定。
討論
此患者為慢性乙型肝炎合並有腹水,如按慣性思維,最容易誤診為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
布-加綜合徵(Budd-Chiari syndrome,BCS)亦稱肝靜脈阻塞綜合徵,是指由於各種原因造成肝靜脈或肝段下腔靜脈部分或完全阻塞,使肝靜脈回流受阻,引起門靜脈高壓和(或)下腔靜脈高壓為特徵的壹組疾病。最常見的是肝靜脈開口以上的下腔靜脈隔膜和肝內血栓形成。
目前比較統壹的分型方法為:A.局限性下腔靜脈阻塞。B.下腔靜脈長段狹窄或阻塞。C.肝靜脈阻塞。肝靜脈阻塞或下腔靜脈阻塞多由於下列原因:①血液高凝狀態(口服避孕藥、紅細胞增多癥引起)所致的肝靜脈血栓形成;②靜脈受腫瘤的外來壓迫;③癌腫侵犯肝靜脈(如肝癌)或下腔靜脈(如腎癌、腎上腺癌);④下腔靜脈先天性發育異常(隔膜形成,狹窄、閉鎖)。
布-加綜合徵是壹種罕見疑難病,因其無明顯特異性症狀,常易被誤診誤治,因其臨床症狀及其轉歸酷似肝炎後肝硬化,故有人稱該病是肝炎的“姐妹”病。該病的誤診誤治率相當高,據統計,該病誤診率高達83.6%。本病的發病多為青壯年,多在20~45歲之間,男性多於女性,多數發病緩慢。布-加綜合徵的影像學診斷是最重要的診斷方法。非創傷的檢查方法主要為超聲、CT和MRI。肝臟超聲檢查是無創傷且能最早、最快發現本病的方法,故稱為“前哨檢查”。肝尾狀葉肥大對本癥有提示作用。腹部彩超可對多數病例做出初步正確診斷,其符合率可達95%以上。下腔靜脈造影既能明確診斷,又能分清類型,且能為設計治療方案提供良好依據,故稱其為“黃金檢查標準”。患病後,由於肝臟和下腔靜脈壓力均升高,可比正常高出2倍。故診斷要點為:“壹黑”——下肢皮膚色素沈著,“二大”——肝、脾瘀血性腫大,“三曲張”——胸腹壁靜脈、精索靜脈、大隱靜脈曲張。“二多”——中青年發病多、男性發病多。
布-加綜合徵在臨床上可分以下類型:
1.無症狀型:雖有肝靜脈血栓形成,但無明顯循環障礙,僅在肝靜脈造影,B超檢查時偶然發現。
2.急性型:起病急,有上腹劇痛、惡心、嘔吐、腹水、黃疸及肝腫大,短期內可發生死亡。
3.慢性型:起病和發展緩慢,逐漸出現腹脹、肝區不適、隱痛及肝腫大,多年後導致肝硬變,發生脾大、腹水、消化道出血等。
所以,臨床上對於肝大、腹水的患者,要究其原因,針對病因治療,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