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癌症病人護理,以及癌症病人護理查房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傢有癌症患者不知如何照顧?這8大護理措施建議收藏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科學的康復護理不僅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生存質量,而且可以提高生存率、延長生存期,那麽作為傢屬應該如何照護癌症病人呢?
保持心情舒暢各種精神刺激、情緒波動,可促進癌症的發生和發展。作為傢屬應幫助癌症患者要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並鼓勵其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增加社會交往,並保持樂觀、開朗、平和的精神狀態,這樣才能對病情的康復起到積極的作用。
保證休息癌症的康復期,傢屬應為患者選擇壹個舒適、清靜、衛生、安全、便於生活起居和鍛煉的場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飲食護理康復期患者飲食應多樣化,傢屬應多為其準備新鮮蔬果、全穀物食品、魚、禽、蛋、奶和豆類食物,盡量讓患者少吃或不吃紅肉和加工肉類。如果患者存在早飽或沒有食欲的情況,可以讓其少量多餐。
改正不良生活習慣傢屬應監督患者戒掉飲酒、吸煙等不良嗜好,也別讓患者吃鹽腌、煙熏火烤以及發黴的食物。
運動護理適當的運動可以提高免疫力,傢屬應鼓勵患者適當參加健身活動,選擇適合的項目,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康復鍛煉對於因術後器官、肢體殘缺而引起生活不便者,傢屬可協助和鼓勵其進行功能鍛煉,如截肢術後的義肢鍛煉、全喉切除術後的食管發音訓練等,使其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減少對他人的依賴。
繼續治療腫瘤治療以手術為主,輔以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綜合手段,傢屬應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勇敢麵對現實,剋服治療帶來的不適,堅持接受治療。
定期復查癌症是壹個需要長期觀察治療的疾病,傢屬應長期與經治醫生保持聯係,在第1、2年內,每3個月帶患者復查1次;第3~5年內,要每半年帶患者復查1次;5年之後每年帶患者復查1次。
下麵再給大傢劃下重點:
積極麵對,保持心情舒暢
飲食多樣,少吃紅肉、加工肉類及鹽腌或煙熏食物,戒煙酒
經常鍛煉身體,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堅持治療,定期復查
好了,本期就到這里了,下期再見~
參考文獻
[1]於康,李增寧,叢明華,方玉,張片紅,李融融,李春微,崔敏,應捷.惡性腫瘤患者康復期營養管理專家共識[J].營養學報,2017,39(04):321-326.
[2]許洪偉,龐靈.康復護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17.
[3]李樂之,路潛.外科護理學-第6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7.
專業化護理助力腫瘤患者症狀管理——訪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護理部主任強萬敏
強萬敏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護理部主任
癌症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大 慢性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的《2020 年全球癌症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癌症發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伴隨醫療診治水平的不斷提昇,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長, 癌症生存者群體越來越龐大。癌症患者從診斷、治療到治療結束後的康復階段,會麵臨不同症狀的困擾,包括疾病和治療相關症狀,如疼痛、疲乏、 惡心、嘔吐、厭食、呼吸困難、焦慮、 抑鬱等。癌症患者的症狀具有個體差異性,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呈動態變化,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期。因此有必要對癌症患者進行症狀管理,給予其專業照護,預防或盡早解決其生理、心理和社會問題。1994年, Larson 等提出的症狀管理理論包括 3 個部分,即症狀體驗、症狀管理及症狀結局,三者相互影響。此後,國內外學者在理論指導下進行臨床實踐,以期滿足患者需求,提高其生命質量。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是國傢首批惡性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其腫瘤學科也是國傢重點學科,2017 年腫瘤醫學學科群進入國傢“雙壹流”學科建設行列。自 2010 年起,護理部主任強萬敏帶領護理團隊,在腫瘤特色服務的基礎上,結合患者共性的護理需求,先後建立並完善了心理支持、症狀管理、藥物安全、營養支持、快速康復、創新研發、循證護理、急危重癥護理等 10 余個專業組。如何對腫瘤患者不同症狀的困擾進行有效管理?如何發揮護士的最大潛能,吸引更多的護士參與到腫瘤症狀管理中?帶著這些問題,我刊編輯部對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護理部主任強萬敏進行了訪談。強主任向我們介紹了護理部近年來所進行的對腫瘤患者的症狀管理經驗及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收穫。
轉變理唸 發掘症狀管理內涵 強主任指出,伴隨近年來醫院整體理唸的更新,症狀管理的創新理唸 也在實踐中得到落實,如從經驗管理逐步向基於循證實踐的科學化、專業化管理髮展;從過去關註軀體症狀向心身整體症狀管理髮展;從以往關註單壹症狀向症狀群的管理髮展;從關註傳統藥物幹預向與非藥物聯合幹預發展;從過去關註患者院內症狀管理向與互聯網相結合的延續護理髮展;同時與醫療、營養、藥學、心理等多學科共同協作,加速了患者康復進程, 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症狀管理貫穿於患者診斷至生命末期全過程,是腫瘤護理的核心內容。症狀管理理論認為:牠是壹個動態的、多維的過程, 症狀存在即需要被管理;症狀由患者自己陳述或親身體驗,且以患者的自 我報告為金標準;症狀管理會隨著人、 環境、健康以及個體的影響而變化, 另外積極篩查相關風險因素,進行預防性幹預,可使症狀在發生前得到控制,是症狀管理的理想狀態和目標。強主任以化療相關嘔吐的管理為例進行說明,“除預防性止吐藥物幹預外, 近年來,護理團隊還註重對患者嘔吐的前驅症狀,如腹瀉、食欲不振、味 覺改變、便秘、腹脹、失眠、呃逆等進行管理,使患者化療相關性嘔吐得 到有效改善”。
對標需求 落實症狀管理細節 強主任強調,護士是最貼近患者、與患者關係最為密切的醫療照護者,能夠第壹時間了解患者的主訴和痛苦,是對患者進行全程症狀管理的主要實施者,在症狀篩查、評估、給 藥、非藥物幹預及效果評價等環節中, 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護理部的帶領下,各科進行“壹科壹特色”的護理服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強主任介紹,對於肺部腫瘤科的“綠色呼吸” 訓練,許多患者都有切身體會,“呼吸誰都會,但應該怎樣才能達到氣體充 分交換,增加肺的氧氣含量,預防肺不張的發生,對於患者來說卻很模糊。通過護士的講解與示教指導,患者能真正感受到呼吸有很大學問,有技巧, 如此他就會很願意接受,持續進行訓練”。2012 年,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和疼痛治療科成為全國首批“癌性疼痛規範化治療示範病房”。2015 年,該院化療病區開展多學科合作的化療無嘔吐護理實踐,通過對患者高危因素篩查、化療方案的評估、 精準有效止吐藥物的應用以及聯合非藥物幹預等綜合管理措施的應用,使爆發性嘔吐發生率由 30.6% 下降至 18.2%,延遲性嘔吐發生率從 27.8% 降至 15.2%,中重度化療相關性嘔吐發生率明顯下降。2017 年,作為全國首傢腫瘤專科無痛醫院,開設疼痛篩查門診,通過及早發現癌痛、及時幹預, 使癌症患者疼痛的痛苦減輕。
症狀管理作為腫瘤護理人員必備的專業技能,通過實施全程多學科管理及科學精準防治,促進了住院患者的快速康復,減輕了腫瘤治療帶來的不良反應,減少了患者住院治療天數, 為患者減輕經濟負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連續多年該院第三方滿意度評價指標 均在 99%以上。“我們去過這麽多醫院, 妳們的服務給我印象最深。與護士交流後,我能明白自己的疼痛評分是多少,我手術後會不會出現惡心、嘔吐, 如何預防處理都教得那麽細緻科學, 還特別有耐心,傢里人做不到的妳們都做到了……”在病房樓道,隨處可見的患者留言卡給人印象深刻,這是對護理工作最好的肯定與褒獎。
科學研究 引領症狀管理實踐 強主任介紹,癌症患者在不同的生存階段會麵臨不同的症狀問題,全程管理、創新服務是患者安全及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保障,醫院本著以項目促進管理,以科研提昇質量的管理 理唸,積極開展了症狀管理相關的研究項目及護理實踐。針對宮頸癌患者放療導致放射性腸炎引發腹瀉的痛苦症狀,該院於 2021 年申報天津市教委自然壹般項目《時辰放療在宮頸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壹項多中心隨機試驗》,目前聯合國內 10 傢癌症中心正在開展臨床研究,以期為臨床提供有效幹預證據,降低宮頸癌患者放射性腸炎的發生率。針對乳腺癌患者術後淋巴水腫的問題,該院於 2021 年建立淋巴水腫專科護理門診,由醫院國際淋巴水腫治療師團隊采用目前國際 應用最為廣泛的綜合消腫療法,使患者水腫肢體恢復或接近正常肢體體積, 同時去除肢體纖維化,降低感染髮生率,治療效果獲得了患者及其傢屬的高度認可。強主任還列舉了清洗放療區域皮膚的例子,更進壹步說明最佳 證據轉化在臨床實踐中推進的方法。
“幾十年來的傳統護理,對於放療區域皮膚,在放療期間是禁忌清洗的,然而最佳證據顯示:皮膚清洗不僅可以降低放射性皮炎的發生率,還可提高患者放療期間的生活質量。2019 年我院開展放療區域皮膚清洗證據轉化研究, 收到了預期效果,因此更新了放療期間照射野皮膚禁忌清洗的傳統做法。” 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2017 年, 強主任牽頭全國 32 傢癌症中心,借助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護理專業委員會平臺,在全國範圍內遴選科研護理骨幹, 組建循證科研團隊,開始制訂《中國癌症症狀管理實踐指南》,該指南嚴格遵循美國醫學研究所關於指南的最新定義,以 WHO 標準指南制訂方法學為依據,證據分級及推薦標準采用 GRADE 方法,團隊於 2019 年 9 月完成了呼吸困難、化療相關性惡心嘔吐、 厭食等 9 部基於最佳循證實踐的症狀管理指南,並通過學術會議、期刊、 書籍等多種形式在國內推廣,於 2021 年分別在天津、山西、河北、遼寧、江西、 四川、江蘇等地開展指南巡講活動, 以推進症狀管理的標準化、科學化。
專科培養 提昇護士症狀管理能力 強主任列舉了在腫瘤患者症狀管理中護士承擔的角色以及需要具備的能力。第壹,作為症狀篩查評估者, 護士需要做到全麵、動態、常規、量化、持續地評估患者的心身問題,並在第壹時間獲取患者的相關病情信息;第二,作為幹預方案的制定與實施者, 護士應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循證轉化實踐能力和專業操作技能,腫瘤專科護士應參與多學科團隊查房、診治方案制定及疑難病例討論等,並督導責任護士對診治方案進行實施與評價;第三,作為溝通協調者,護士應具備與多學科團隊高效溝通、精誠協作能 力以及良好的人文關懷能力;第四, 作為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監測者,護 士還應具備給藥知識以及不良反應預防、觀察及處理的能力;第五,作為健康教育者,護士應具備健康教育技巧,針對患者教育背景、文化習俗等采取多種形式、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第六,作為科學研究者,護士應具備創新能力,善於在臨床患者呈現的不同症狀中,發現問題,轉為科學問題, 應用科研思維解決問題,促進科研項目的研發與成果轉化,以推動護理學科發展。基於腫瘤護士需要具備以上能力,有必要對其進行專業化能力的培養。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自 2013 年被天津市護理質量控制中心認定為天津市腫瘤專科護士臨床教學基地以 來,已經培訓腫瘤專科護士學員 443 名,2020 年成為首批北京市以外的中華護理學會認定的腫瘤專科護士培訓基地,2 年來培訓學員 16 名。目前在這所醫院,具有腫瘤專科護士資格認證的護理人員共 261 名,他們在各自 所在的腫瘤亞學科領域積極開展臨床實踐活動,為患者提供專業化護理, 並不斷完善本專業領域的護理工作規 範,結合臨床需要開展全院疑難病例會診,進壹步提高了醫院臨床護理質量以及患者的滿意度。
從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護理工作者近年來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的文章中,不難看出這所醫院護理工作者在為腫瘤患者護理事業中所做的點點滴滴:從症狀管理指南的發布,到相關臨床管理實踐的總結;從對腫瘤患者的質性訪談,到對醫護人員醫學敘事能力的研究與思考……他們不僅關註患者的軀體症狀,而且註重人文關懷。如在腫瘤護理事業中耕耘 30 余 載的強主任所說,“護理不是簡單的服務行業,她有很強的專業性,特別是腫瘤患者會遇到許多心身問題的困擾, 這就需要我們用專業的護理來照護”。專業化護理,這壹現代腫瘤護理人員手中的不二法寶,定會解除更多患者的病痛,撫慰更多患者的心靈。
(原文刊載於《中國護理管理》第21捲第12期,文/本刊編輯 鄭中燕)
為臨床護士和護理管理者提供實用的科研成果、高質量的學術文章,始終是《中國護理管理》雜誌社全體成員努力的方向。《中國護理管理》每期定價26元,訂閱全年雜誌僅312元!
識別下方小程序碼,跳轉至中國護理管理"微店"付款訂購《中國護理管理》雜誌。
作者:admin | 分類:腫瘤治療方法 | 瀏覽:38 | 迴響:0